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注释
①选自《李义山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选自湖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33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外古诗词背诵1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