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
⑴赋得:指定、限定的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776.html

西江月(用惠洪韵)

西江月(用惠洪韵)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细细风清撼竹,迟迟日暖开花。香帏深卧醉人家。媚语娇声娅姹。 姹娅声娇语媚,家人醉卧深帏。香花开暖日迟迟。竹撼清风细细。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

论诗三十首·其七

论诗三十首·其七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原文: 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相关赏析 简析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

梧桐影·落日斜

梧桐影·落日斜
朝代:唐代 作者:吕岩 原文: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相关翻译 注释 ⑴“落日”:一作“明月”。⑵“秋风”:一作“西风”。⑶“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相关赏析 赏析 此词为唐五代道士吕洞宾的作品。词作者,是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全唐诗》“凡例”云:“词家相传,吕岩《梧桐影》乃当时所作。”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八、《词林纪事》卷一引《竹坡诗话》均言系...

小松

小松
朝代:唐代 作者:杜荀鹤 原文: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注释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② 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③ 直待:直等到。④ 凌云:高耸入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