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赏析二

赏析二

作者:佚名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 “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 “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是一篇充满了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1、 唐孝麟 .中国古代散文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 :378-379 . 2、 马亮 .柳宗元作品鉴赏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7年 :215-218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825.html

杂剧·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杂剧·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楔子 (冲末扮李嗣源领番卒子上,李嗣源云)野管羌笛韵,英雄战马嘶。擂的是镂金画面鼓,打的是云月皂雕旗。某乃大将李嗣源是也。父乃沙陀李克用。俺父亲手下兵多将广,有五百义儿家将,人人奋勇,个个英雄,端的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自破黄巢,俺父子每累建奇功。今天下太平,因某父多有功勋,加为忻、代、石、岚、雁门关都招讨使,天下兵马大元帅,又封为河东晋王之职...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注释⑴业师: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山房:僧人...

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手捻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相关赏析 鉴赏 这首词是为怀念歌妓小莲而作的。首句直呼小莲之名,等于明确地标出题目,这与把她们的名字嵌入句中的那种隐蔽含蓄的方式是大不相同的,直呼其名更为突出,更为强烈。“手捻香笺”,刻画词人凝神沉思之情状,因为“欲将遗...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相关翻译 译文 以前我在巴东三峡的时候,常常西望天上的明月,那感觉就好像在峨眉山望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