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唐代
作者:孙光宪
原文: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
后庭新宴。
石城依旧空江国,故宫春色。七尺青丝芳草绿,绝世难得¤
玉英凋落尽,更何人识,野棠如织。只是教人添怨忆,
怅望无极。
作者介绍
孙光宪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1069年,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保守派为打击王安石,传出了这篇文章,并署名为已死去的苏洵,借以闲适作者早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就“见微知著”,预见到他得志必为奸。《辨奸论》是否是苏洵所作,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文章先抬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万事均可“见微而知著”,预测规律,作为理论基础。然后以山巨源预见王衍、郭子仪预见 卢杞为例证,类比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书”的行为”不近人情“,进而推导出王安石得志必为奸臣、为害国家的结论。这种以人的生活习惯和个别缺点来判断其政治品质的逻辑,是非常错误的。这种影射咒骂、攻击人身的写作手段也是非常低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