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素弦”两句。言丁妾十指纤细,当其拨动琴弦,顿觉金风习习,曲调柔情似水,感人肺腑。“徽外”两句。“徽”,琴徽也,即系琴弦的绳,以借代琴。此言丁妾弹奏的曲调哀婉凄凉闻者断肠。低凄声就像秋霜落在孤独的大雁身上一样,使人难以卒听。“低颦处”一句。言丁妾的舞姿翩翩,微蹙的眉头与红绿相衬的舞衣在婆娑起舞中不时惹人注目。“仙郎伴”三句,“仙郎”,指丁基仲。言两个人夫唱妇随,基仲新制的曲调是在旧曲上的继承,但新旧两首曲如明月照入帘栊,如影随形地难分彼此。“似名花”两句。此言夫妻俩如并蒂花一样,如胶如漆,情浓意深;每天欢聚在一起,感情深厚得如那春酒,醇浓得令人陶醉。 

  “吴中”三句,转而以西施反衬丁妾。言西施在吴国的美名,名不副实,人们好像没听说过她能够妙解音律、弹琴以传情。这里的潜台词即是西施不如丁妾能解律吕,善丝桐也。“兰蕙”三句。言丁妾聪明伶俐,兰心蕙质,撒娇时,喜欢嚼碎花茸吐向郎君。基仲为了能够金屋藏娇,一定是费了不少心计的。“唾碧”一句,化用李煜《一斛珠》词“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句意。“客愁重”三句起,转而述自身。“客”,即词人自称。此言自己孤身一人客居外地,独酌愁闷,惟听单调的雨打蕉叶声,不由得悲从中来,泪珠儿落在玉杯之中。词人与基仲两人适成对比。“凭风流”两句,有感而发。因见友人夫唱妇随,自在快乐;想到自己也称得上是个风流才子,希望也能来个金屋藏娇般的风流韵事。 

  全词紧扣词题,强调“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的才能,并以多种人事设喻、对比令人阅后难忘。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3452.html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时句。旧诗云:“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

鹊桥仙·乞巧楼空

鹊桥仙·乞巧楼空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闲步信足,不觉已到前院。彩楼已然搭好,和去年此时的一样:华丽的让人眩晕得手足无措。然而,时过境迁,佳人早已不在,茕茕孑立的我看谁在这样沉迷的夜乞巧!相必此情此景,就连汉宫秋月下夜夜笙...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东风还不肯吹进东面的城门,我和你们二人已经骑着马出城去寻找去年我们游玩过的村落了。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

超然台记

超然台记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