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

朝代:两汉

作者:刘邦

原文: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我威武平定天下,荣归故乡。怎样能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注释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啊”。海内——四海之内,也就是全国。...

相关赏析

鉴赏

刘邦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这些军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军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军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

创作背景

顺治十七年,富阳典史孙某解饷北上,穿过高邮时,见湖中夜间有光,命人在水中搜索,得玉玺一枚。玉玺方四寸六分,盘龙双钮,辨其篆文,正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孙某高兴地将其献于朝廷。这方印不仅精致绝伦, 富有艺术之美,而且其印文可与文献中的《大风歌》相互参照印证。[1]在古代时期的...

作者介绍

刘邦 刘邦 汉高祖刘邦,沛县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大风歌 | https://gushi.facekun.com/135.html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

咏梧桐

咏梧桐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原文: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高大的梧桐树在暮色下能够扫动天上的寒星,拂落晓霜。(两句诗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梧桐的高大雄伟。)为何不种在扬州,从而引来凤凰栖息?注释①西州,指扬州。②幺凤皇,又名桐花凤,凤凰的一种。... 相关赏析 鉴赏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的诗。诗中以“扫落秋星”的梧桐所生非地,无凤凰...

山亭柳·赠歌者

山亭柳·赠歌者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原文: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相关翻译 注释 博:一本作“薄”。念奴:唐天宝间有名的歌女。采:选择、接纳。徧(biàn):同“遍”。... 相关赏析 赏析 从词中“家住西秦”、“来往咸京道”等句,可知此词...

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相关赏析 鉴赏 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上片起首两句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