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旧时月色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注释
辛亥:光宗绍熙二年。
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
止既月:指住满一月。
简:纸。
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工伎:乐工、歌妓。隶习:学习。
何逊:南朝梁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但怪得:惊异。
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
红萼:指梅花。 
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
千树:杭州西湖孤山的梅花成林。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3803.html

喜迁莺·清明节

喜迁莺·清明节
朝代:唐代 作者:薛昭蕴 原文: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相关翻译 注释 ⑴连乾——又写作“连钱”,马的妆饰物。《晋书·王济传》:“尝乘一马,着连乾鄣泥。”梁元帝《紫骝马》诗:“金络铁连钱。”⑵“香袖”句——因袖长而鞭被笼住一截,故言“半笼”。⑶鞅(yāng 央)——马颈上的皮套子,用来套车的轭头之类。... 相关赏...

秋来

秋来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

上元夜六首·其一

上元夜六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崔液 原文: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相关赏析 鉴赏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公元705—707年)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一作 缲车)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