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清明即事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 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3837.html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 御夹侵寒气,尝新破旅颜。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悭。 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复新。谁云滑易饱,老藉软俱匀。 种幸房州熟,苗同伊阙春。无劳映渠碗,自有色如银。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

赠荷花

赠荷花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 一作:长)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人世间的花和叶是不同等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只有绿色的荷叶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这花和叶长久地互相映衬,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煞心肝. 注释菡萏(hàn dàn):荷花。 伦:同等,同...

胡歌

胡歌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原文: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作者介绍 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

唐叔良溪居

唐叔良溪居
朝代:明代 作者:张羽 原文: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每到好友唐叔良高雅的书斋,我就思绪无穷。书斋是如此的玲珑别致,旷野一览无余。东边村落下了一场阵雨,仍然能看到西边村落那边的落日。白日里背着药囊行医济世、手持诗书漫步,夜晚静坐于灯烛中看那灯火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