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宋代
作者:石象之
原文: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含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币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相关翻译
注释
①币:“匝”的异体字。②五侯:历史上称五侯的很多,这里泛指达官贵人。...
相关赏析
简析
曹植有一篇《释愁文》,把“愁”说成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为了表现“愁”,就把它“物化”了,说他能“推”可“握”,能来能去,能多...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原文: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绮”本意为“有 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 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