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元明韵寄子由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是1081年(元丰四年)黄庭坚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时所作,年三十七岁。这时苏辙(子由)贬官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监盐酒税。黄庭坚兄黄元明(名大临)寄给子由的诗,起二句说:“钟鼎功名淹管库,朝廷翰墨写风烟。”黄庭坚次韵作此诗寄子由。

  此诗起二句说:我们的交亲虽有半世之久,而时光如逝水,有几个人建立了功业呢?“逝水”,暗用《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凌烟阁”是唐太宗为纪念功臣而给他们画像之地。此二句笔势兀傲宏放,“次句接得不测,不觉其对”(方东树评语,见《续昭昧詹言》卷七)。第三四两句描写春天景物,花开江涨,而怀远之情见于言外,如作画之着色。黄庭坚诗虽然意新笔健,但有时失于晦涩,缺乏唐人“水深林茂”的气象(刘熙载语),像“春风”一联之兴象华妙,在黄诗中是罕见而可贵的。

  第五六两句叙写怀抱。“铜章”指县令的印,史容注引《汉官仪》:“县令秩五百石,铜章墨绶。”“问道”的字面出于《庄子·在宥》:“黄帝闻广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敢问至道之精。’”“石友”指志同道合的金石之交。潘岳《金谷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晋书·潘岳传》)“忘年”指朋友投契,不计年岁的大小差别。梁何逊弱冠有才,范云对他很称赏,“因结忘年交好”(《梁书·文学·何逊传》)。这两句诗是说,诗人想辞去县令的官职而归家学道,料想子由一定能赞许的,表示了知己之谊。“问道”的字面虽是用的《庄子》,但是此处所谓“道”的涵义,并不限于《庄子》书中所谓的“道”,而应当是指一切有关进德修业的精言妙道。从这里也表现出,诗人用典并不一定拘于典故出处的原意。末二句又转笔说,你我皆有兄弟之思,欲归而不得,只好听任时光流转,催生白发而已。“脊令”是一种水鸟(“令”读第二声),朱熹《集传》:“脊令飞则鸣,行则摇,有急难之意,故以起兴。”后人常用“脊令”借指兄弟。“雪满颠”,头顶生满白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4075.html

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朝代:宋代 作者:吕本中 原文: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相关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风光景物与感受的小令。词人作此词时不但有一个时令背景(重阳佳节),而且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首词具有和一般的羁旅之作不同的特点。上...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相关翻译 注释 短衣匹马: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尚骑射,故穿窄袖之衣,称为短衣。这里是谓穿短衣,乘匹马,奔驰在征途上。却愁二句:意谓待到行人归来,对灯夜话时,述说着别离之苦反倒使人生愁增恨。李白《江夏行》:‘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拥髻...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烟火象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玉壶...

浪淘沙·莫上玉楼看

浪淘沙·莫上玉楼看
朝代:宋代 作者:韩疁 原文: 莫上玉楼看。花雨斑斑。四垂罗幕护朝寒。燕子不知人去也,飞认阑干。 回首几关山。后会应难。相逢祗有梦魂间,可奈梦随春漏短,不到江南。 相关赏析 评解 此词所写的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他表面上似乎在替一位女子抒发怀念远客江南的的爱人的幽怨,实则是借此寄托北方人民怀念南宋朝廷的亡国之痛。... 作者介绍 韩疁 韩疁,生卒年不详,字子耕,号萧闲,有萧闲词一卷,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