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记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篇记有明显的出世思想。文章指出,好鹤与纵酒这两种嗜好,君主可以因之败乱亡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全真。作者想以此说明: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的消极情绪。

  本文在描写隐士的情趣,假使是帝王,连爱鹤也会招来祸害;但作为一个隐士,就是纵酒也不要紧,反而可以逍遥自在,过放逸的生活。

  第三段叙述隐者和南面王在生活情趣上迥然不同。隐士不但可以养鹤,甚至纵酒,还可以传名;国君却不然。

  这篇文章,妙在气势纵横,自然清畅,完全是作者性情的流露。放鹤亭并不算是名胜,却因这篇文章的关系,也同时流传下来。此篇所言不仅与「超然台记」不谋而合,同时此文中他道家思想的表现更是显露无遗。

  又:本文作于苏轼知徐州时,主要描写与山人游宴之乐,并通过引古证今,歌颂隐逸者的乐趣,寄寓自己政治失意时想往清远闲放的情怀。文章写景精约,却特征突出;叙事简明,却清晰有致;引用典故能切中当今;用活泼的对答歌咏方式抒情达意,显得轻松自由,读来饶有兴味。

  宋代隐者张师厚,字天骥,隐居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曾于东山建亭,因自驯二鹤出入山中经过此亭,故名“放鹤亭”。

  又:这是人谪贬徐州时所作,文中记述了作者在拜访云龙山访人的一番问答及讨论。特别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鹤本是清远闲放之物,但卫懿公却因好鹤而亡国;酒本是荒惑败乱之物,因此“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来劝戒人们不要为酒所迷。但“刘伶阮籍”却因酒而出名。是什么原因呢,云龙山人解释到,隐隐山林的人酒色都不能惑乱,何况鹤呢,观点妙极了。作者能不羡慕吗?何况还有那令作者陶醉的放鹤招鹤之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4086.html

凉州词三首·其三

凉州词三首·其三
朝代:唐代 作者:张籍 原文: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相关赏析 鉴赏 《凉州词》是乐府诗的名称,本为凉州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族趁虚大兴甲兵,东下牧马,占据了唐西北凉州(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等几十个州镇,从八世纪后期到九世纪中叶长达半个多世纪。诗人张籍目睹这一现实,感慨万...

纪事(八首选一)

纪事(八首选一)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原文: 众人耳目外,重以甘言诱; 浓绿茁芽茶,浅碧酿花酒。 斜纹黑普罗,杂俎红毡竓, 琐屑到钗钏,取足供媚妇。 上谒士雕龙,下访市屠狗; 墨床与侏张,相见辄握手。 指此区区物,是某托转授; 怀上花名册,出请纪谁某。 “知君有姻族,知君有甥舅, 赖君提挈力,吾党定举首。” 丁宁复丁宁:“幸勿杂然否。”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

白沟

白沟
朝代:元代 作者:刘因 原文: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 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 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 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作者介绍 刘因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

十离诗。笔离手

十离诗。笔离手
朝代:唐代 作者:薛涛 原文: 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 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作者介绍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