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元丰五年(1082),王安石送弟王安礼赴京任尚书左丞。从熙宁九年(1076)罢相返金陵至是时,王安石已七年未与长女相见,此番送弟,触景生情,更为思念远方的女儿,人饱含深情,融情入景,写下这首七绝寄予她,表达了父女之间的骨肉至情。释普闻《诗论》赞此诗:“拂去豪逸之气,屏荡老健之节,其意韵幽远,清癯雅丽为得也。”王安石的长女亦能作诗,曾有寄父》一绝云:“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气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南千里恨,依然和泪看黄花。”王安石在此前后还写了《寄吴氏女子一首》、《寄吴氏女子》、《次吴氏女韵二首》等,可见父女情深。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4410.html

前出塞九首·其六

前出塞九首·其六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注释挽:拉。当:应当。长:指长箭。擒:捉拿。列国:各国。疆:...

偷声木兰花(梅)

偷声木兰花(梅)
朝代:宋代 作者:谢薖 原文: 景阳楼上钟声晓。半面啼妆匀未了。斜月纷纷。斜影幽香暗断魂。 玉颜应在昭阳殿。却向前村深夜见。冰雪肌肤。还有斑斑雪点无。 作者介绍 谢薖 谢薖(kē)(1074~1116)字幼盘,自号竹友居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30多岁时参...

更漏子·本意

更漏子·本意
朝代:清代 作者:王夫之 原文: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轮月西斜,横挂中天,星斗稀疏,烁烁闪闪。大地通明,四周悄然,秋夜漫漫,心忧难眠。独居斗室,凄清落寞,长夜难明,忧思无限。更漏声声,清冷缓慢,滴声每下,心愈茫然。遥望星空,心潮澎湃,辗转反侧,未曾合眼。...

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听雨
朝代:宋代 作者:蒋捷 原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