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 / 冬景赏析二

赏析二

作者:佚名

  中所咏为初冬景物。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风骚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矣,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矣!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难怪诗人要对它特别垂青!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1、 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 New Chinese Study, 2009年06期 2、 语文世界, World of Chinese, 2002年01期 3、 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 New Chinese Study , 2011年11期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5457.html

交趾怀古

交趾怀古
朝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原文: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相关翻译 注释 (1)交趾: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侵占瓯貉后所置的郡。前111年,西汉并南越后交趾受汉统治。40年,当地雒民在征侧、征贰领导下起而反抗汉朝统治,遭马援镇压。三世纪以后辖境逐渐缩小。589年废。(2)“铜铸”句:金镛,铜铸成的大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收兵器铸金钟和铜人。这里借...

【越调】柳营曲 金陵故址

【越调】柳营曲 金陵故址
朝代:元代 作者:查德卿 原文: 临故国,认残碑,伤心六朝如逝水。物换星移,城是人非,今古一枰棋。南柯梦一觉初回,北邙坟三尺荒堆。四围山护绕,几处树高低。谁,曾赋黍离离。 江上  烟艇闲,雨蓑干,渔翁醉醒江上晚。啼鸟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回头贪兔魄,失意放渔竿。看,流下蓼花滩。 ...

【双调】秋江送

【双调】秋江送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财和气,酒共色,四般儿狠利害。成与败,兴又衰,断送得利名人两鬓白。将名缰自解,利锁顿开,不索置田宅。何须趱金帛?则不如打稽首疾忙归去来。人老了也,少不的北邙山下丘土里埋。 ...

感遇·兰叶春葳蕤

感遇·兰叶春葳蕤
朝代:唐代 作者:张九龄 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相关翻译 注释 ①葳蕤(wēi 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③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坐:因而。④本心:草木的根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