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绍兴市区,而峰上更有应天塔,登塔可俯瞰全城,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1、 陈国林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龙门书局出版社 ,2012年8月 :186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5547.html

【中吕】普天乐 吴江八景 垂虹夜月

【中吕】普天乐 吴江八景 垂虹夜月
朝代:元代 作者:徐再思 原文: 玉华寒,冰壶冻。云间玉免,水面苍龙。酒一樽,琴三弄。唤起凌波仙人梦, 倚阑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太湖春波 碧琼纹,玻璃。离情汲汲,潭影悠悠。古渡头,长桥右。一片青风吹皱, 洗桃花昨夜新愁。浮沉锦鳞,高低紫燕,远近白鸥。 龙庙甘泉 养萍实,分桃浪。源通虎跑,味胜蜂糖。可煮茶,堪供酿。第四桥边冰轮上, 浸一泓碧玉流香。香消酒容,...

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原文: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相关赏析 鉴赏 这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对情郎刻骨铭心的思念。词为短制小令,然而女子深沉挚著而丰富细腻的爱情却表现得极其深刻,扣人心弦。陈廷焯评曰:“低徊欲绝。”(《白雨斋词话》)起笔二句描摹女子的妆饰容貌。“倭堕髻”,又称“堕马髻”,发髻梳成歪偏于头的一侧,似堕非堕的样式,有如高明骑手斜身于奔驰....

渑池

渑池
朝代:唐代 作者:汪遵 原文: 西秦北赵各称高,池上张筵列我曹。 何事君王亲击缶,相如有剑可吹毛。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池上”句:指公元前279年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的渑池之会。②君王:指秦昭襄王嬴稷。击缶:指渑池会上蔺相如胁迫秦昭王给赵王击缶的故事。③相如:指赵国大臣蔺相如。有剑可吹毛:吹毛断发,形容宝剑的锋利。... 相关赏析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战国时期秦赵渑池之会上蔺相如...

风流子

风流子
朝代:宋代 作者:朱敦儒 原文: 吴越东风起,江南路,芳草绿争春。倚危楼纵目,绣帘初卷,扇边寒减,竹外花明。看西湖、画船轻泛水,茵幄稳临津。嬉游伴侣,两两携手,醉回别浦,歌遏南云。 有客愁如海,江山异,举目暗觉伤神。空想故园池阁,卷地烟尘。但且恁、痛饮狂歌,欲把恨怀开解,转更销魂。只是皱眉弹指,冷过黄昏。 作者介绍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