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朝代:唐代

作者:骆宾王

原文: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居汉位,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个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不是一个温和善良之辈,并出身卑下。最初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机会而得以奉侍左右。到后来,不顾伦常与太子(唐高宗李治)关系暧昧。隐瞒先帝曾对她的宠幸,谋求取得在宫中专宠的地位。  选入宫里的妃嫔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个都不放过;她偏偏善于卖弄风...

相关赏析

赏析

骆宾王不仅以诗歌见长,文章也雄伟峭劲,这篇《为李敬业讨武曌檄》,是其代表作。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废去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正想进一步登位称帝,建立大周王朝,这就引起一些忠于唐室的大臣勋贵的愤怒。身为开国元勋英国公李绩嗣孙的李敬业,以已故太子李贤为号召...

创作背景

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废去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正想进一步登位称帝,建立大周王朝,这就引起一些忠于唐室的大臣勋贵的愤怒。身为开国元勋英国公李绩嗣孙的李敬业,以已故太子李贤为号召,在扬州起兵,建立匡复府,自任匡复府上将、扬州大都督。骆宾王被罗致入幕府,为

作者介绍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https://gushi.facekun.com/1559.html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注释⑴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泛...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朝代:宋代 作者:曾几 原文: 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 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 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 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相关翻译 注释 年年岁岁:每年。凉月:七月的异名。明时:阐明天时的变化。京洛:专用名词。原意为“京城洛阳”,因洛阳从夏代开始频繁作为都城,历代多有沿用。后特化为“都城”的意思,又未必指洛阳一城。胡尘:胡地的尘沙。... 作者...

【双调】庆东原_香衾剩,春

【双调】庆东原_香衾剩,春
朝代:元代 作者:任昱 原文: 香衾剩,春梦窄,仙山消息遥天外。愁欺酒怀,羞临镜台,泪湿香腮。金屋燕归来。玉佩人何在? 题武陵友人别邺城南即事 寻幽处,读古书,似韩符昔日城南住。口亭傍竹,藩篱带菊,池沼栽鱼。非是辋川图,堪作郊居赋。

杨柳枝 / 柳枝词

杨柳枝 / 柳枝词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相关赏析 鉴赏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它有三妙。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一作“春”,两字音韵相近,而杨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写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较好。“一曲”犹一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