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元代
作者:舒頔
原文:
学呆,妆痴,谁解其中意?子规叫道不如归,劝不醒当朝贵。闲是非,子心
无愧。尽教他争甚底,不如他瞌睡,不如咱沉醉,都不管天和地。
作者介绍
舒頔 舒頔(dí)(一三○四~一三七七),字道原,绩溪,(今属安徽省)人。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著...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莱阳宋氏在明末与入扰山东的清军作战中,曾有大伤亡,宋琬父兄辈中殉难多人。公元1645年乙酉之初,琬南奔流亡在吴中一带,后虽出仕新朝,一生处于坎坷逆境。此词写旅途月夜怀人,从“万里故人关塞隔”句看,似怀遣戍塞外之故友。之所以怀人如此怆楚,又应与一己“惊飞”不稳心境有关。色调幽凄得浓黑,是心绪沉陷抑郁难拔境地的表现。上片一“白”字与下片结句一“黑”字对应,触目之极。尽管月色在眼中“伤心白”,怕见,可是再白得惨亮总有一丝光亮,较之“窗儿黑”要略为宽舒,拗笔逆推,他的心灵的幽凉几乎触纸可感。无论是色泽、音响、氛围,全用浓墨渲染,画面上那一抹惨白月色更令人心悸。秋蛩声,风蕉声和笛里悲苦声,交替灌入两眼黑茫茫,长宵独坐人之耳,是怎样一种滋味。词末那个“黑”字较之他山东先贤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的“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黑”字,似更觉黑得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