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1)耿耿:微明的样子。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
(2)助凄凉:《红楼梦》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
(3)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红楼梦》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
(4)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
(5)“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隐《嫦娥》中“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写寂寞。泪烛,融化的蜡脂如泪,故名。也是以物写人。“移”,《红楼梦》程高本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
(6)摇摇:指烛焰晃动。爇,点燃。檠,灯架,蜡烛台。
(7)“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
(8)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挡。
(9)残漏:夜里将尽的更漏声。
(10)连宵:整夜。脉脉:通“霢霢”,细雨连绵。飕飕:状声词,形容风声。
(11)寒烟:秋天的细雨或雾气。
(12)滴沥:水珠下滴。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6784.html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原文: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 一作:走;似 一作:如)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馆 一作:观)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宝塔宛如平...

沧州道中

沧州道中
朝代:清代 作者:阎尔梅 原文: 潞河数百里,家家悬柳枝。 言自春至夏,雨泽全未施。 燥土既伤禾,短苗不掩陂。 辘轳干以破,井涸园菜萎。 旧米日增价,卖者尚犹夷。 贫者止垄头,怅望安所之。 还视釜无烟,束腰相对饥。 欲贷东西邻,邻家先我悲。 且勿计终年,胡以延此时? 树未尽蒙灾,争走餐其皮。 门外兼催租,官府严呼追。 大哭无可卖,指此抱中儿。 儿女况无多,卖尽将何为? 下民抑何辜,天怒乃相...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

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
朝代:宋代 作者:向子諲 原文: 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相关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写得艳丽浓郁,光采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但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意。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

清明前一日

清明前一日
朝代:清代 作者:李渔 原文: 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 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