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冬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小令运用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白朴的这首小令,在情、景之间,正追求着“妙合无垠”的境界。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新月已经现于天际。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发展为悲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许可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而且进一步理解为对情感和人生体验,从欢快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感联系的整体了。

1、 么书仪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73-174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7191.html

感怀(二首)

感怀(二首)
朝代:明代 作者:刘基 原文: 其 一 驱车出门去,四顾不见人。 回风卷落叶,翊翊带沙尘。 平原旷千里,莽莽尽荆槿。 繁华能几何?憔悴及兹辰。 所以芳桂枝,不争桃李春。 云林耿幽独,霜雪空相亲。 其 二 槁叶寒槭槭,罗帐秋风生。 凄凄侯虫鸣,呖呖宾鸿惊。 美人抱瑶瑟,仰视河汉明。 丝桐岂殊音,古调非今生。 沉思空幽寂,岁月已徂征。 作者介绍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

【双调】行香子 别恨

【双调】行香子 别恨
朝代:元代 作者:朱庭玉 原文: 烟草萋萋,霜叶飞飞,落闲阶不管狼籍。雁儿才过,燕子先归。盼佳音,无佳信,误佳期。  【幺】帘幕空垂,院宇幽凄,步回廊自恨别离。松鬓发,束减腰围。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  【乔木查】但凭高望远,谩把阑干倚。不信功名犹未已,知他何处也,歌酒狂迷。  【天仙令】相思忆,长是泪沾衣。恨满西风,情随逝水,闲恨与闲情,何日终极。伤心眼前无限...

【黄钟】昼夜乐 春

【黄钟】昼夜乐 春
朝代:元代 作者:赵显宏 原文: 游赏园林酒半酣,停骖,停骖看山市睛岚。飞白雪杨花乱糁,爱东君绕地里 将诗探,听花间紫燕呢喃。景物堪,当了春衫,当了春衫。醉倒也应无憾。 【幺】利名,利名誓不去贪,听咱,曾参,曾参他暮四朝三。不饮呵莺花笑 俺,想从前枉将风月担,空赢得鬓发{髟监}。江北江南,江北江南,再不被多 情赚。 夏 火伞当空暑气多,因何,因何不共泛清波?有十里香风芰荷,咱人向彩画...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相关翻译 注释 ⑴解题:作者与另几位反对王安石新法的朋友一起欢聚,喝酒喝得很高兴。这首词就是为其中一位而作。此词是咏调名本意,即所写内容与词牌内涵相合,而且是这一题目中词作的千古名篇,很有创新之意,极受后人推崇。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