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清代
作者:梁启超
原文: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相关赏析
赏析
诗作于戊戌政变后一年由日赴美途中。船行太平洋上,大雨倾盆,作者遂即景抒情。前句通过“纵横”、“二洲”,写出雨量之大,雨势之猛。次句在写景中加以夸张与想象。眼前大雨巨浪,使他产生联想:它似将荡涤天地间的污浊而后东流。言为心声,故“浪淘”两字,表现出作者渴望驱除现实中黑暗势力...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双目失明的乐师组成乐队,
王室祭祖时应召来宗庙。
摆设起悬挂钟鼓的乐架,
上面装饰着五彩的羽毛。
小鼓大鼓一律各就各位,
鞉磬柷敔安放得井井有条。
一切就绪便开始演奏,
箫管齐鸣一片乐音缭绕。
众乐交响发声洪亮,
肃穆舒缓和谐美妙,
先祖神灵听了兴致高。
诸位宾客应邀光临,
长久地欣赏这乐曲一套。
注释
⑴瞽(gǔ):盲人。这里指周代的盲人乐师。
⑵业:悬挂乐器的横木上的大板,为锯齿状。虡(jù):悬挂乐器的直木架,上有业。
⑶崇牙:业上用以挂乐器的木钉。树羽:用五彩羽毛做崇牙的装饰。
⑷应:小鼓。田:大鼓。县(xuán):“悬”的本字。
⑸鞉(táo):一种立鼓。一说为一柄两耳的摇鼓。磬(qìng):玉石制的板状打击乐器。柷(zhù):木制的打击乐器,状如漆桶。音乐开始时击柷。圉(yǔ):即“敔”,打击乐器,状如伏虎,背上有锯齿。以木尺刮之发声,用以止乐。
⑹备:安排就绪。
⑺箫管:竹制吹奏乐器。
⑻喤(huáng)喤:乐声大而和谐。
⑼肃雝(yōng):肃穆舒缓。
⑽戾(lì):到达。
⑾永:长。成:一曲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