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漆、沮二水是周王朝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印记。据《史记·周本纪》载,公刘“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矣。周道之兴自此始。”周颂中的作品很少提及具体地名,而提及具体地名即与祭祀对象有关,如《天作》言“天作高山”,高山即岐山,是大王(即古公亶父)率民迁居之所,《集传》认为“此祭大王之诗”(大王亦曾渡漆、沮,但在公刘之后,所以以岐山为标志)。与《潜》不同的是,《天作》点明了“大王荒之”。《潜》诗中没有写出公刘,但公刘是周道由之而兴的关键人物,他在漆沮的经历当是周人熟知的典故,《潜》的祭祀对象必然是公刘,无须点出而自明。由此亦可知,周人赞美漆沮,不仅是基于二水的美丽富饶,更是带着强烈自豪的主观色彩。

  《潜》是专用鱼类为供品的祭祀诗,照《毛诗序》的说法,《潜》所写的祭祀按时间分有两种,供奉鱼的品种亦不同:“季冬荐鱼,春献鲔也。”关于鱼的品种,孔疏的解释是:“冬则众鱼皆可荐,故总称鱼;春唯献鲔而已,故特言鲔。”从字面看似乎可通,但经不起仔细推敲。比如,“总称鱼”的鱼是否包括鲔,就字面即颇难断定。其实,“春献鲔”是因为鲔在春夏间从海溯河而上产卵,其时方可捕得,冬天无法以“鲔”为荐,“总称鱼”的鱼自然不能包括了。

  从鱼的数量之多(“潜有多鱼”)、品种之繁(“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卓有成效。潜置于水底,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柴草堆作用却不可小觑,正是它们吸引了鱼类大军的聚集。这种原始而有效的养鱼方法也许就出自公刘时代,《周本纪》中写及公刘“行地宜”,以潜养鱼可能正是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生产措施。祭祀诗离不开歌功颂德,《潜》明写了对漆、沮二水风景资源的歌颂,对公刘功德的歌颂则潜藏于字里行间,如同潜的设置,荡漾着透出波纹的韵味。

  “以(鱼)享以(鱼)祀,以介景福”是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行动。如果将鱼换成其他的祭品,祭祀的意蕴就会大受损害,而诗作一气呵成的效果也便丧失无遗。在这首诗中,鱼实在是必然贯穿到底的。最后_一句虽然没有写出鱼,但鱼依然存在.因为“鱼”与“余”谐音,《潜》诗所写的祭祀季冬一次,隔年之春又一次,均用鱼,这使读者有理由推断:时至今日仍然广泛流传的“年年有鱼(余)”年画,民间除夕席上对鱼不动筷而让它完整地留进新年的习俗,和《潜》所描写的祭祀是一脉相承的。《潜》应当被视为民俗史上一条重要资料,它的末句所祈之福就是“余”。

  《潜》篇幅简短,却罗列了六种鱼名;漆、沮二水具体写出,却让祭祀对象公刘隐名;写王室的祭祀活动,却也与民间风俗息息相关。这些,都显示了作者调动艺术手法的匠心,使本来在《诗经》里相对枯燥的颂诗中的一首能够进入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趣味盎然的作品行列。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7542.html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朝代:明代 作者:文征明 原文: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相关翻译 注释 ①亭午:正午。②骎骎:形容眼光急迫不安。:滞涩。③苎:苎麻,多年生草本。④些儿:一点儿。... 相关赏析 赏析 此词着意描绘夏景,抒写闺中人的生活情态。夏日亭午,如火的榴花和满地绿荫...

菩萨蛮(七夕)

菩萨蛮(七夕)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凤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

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楔子 (冲末扮殿头官领校尉上,诗云)君起早,臣起早,来到朝门天未晓。长安多少富谊家,不识明星直到老。某乃殿头官是也。方今大宋宗皇帝,山河一统,万国来朝。主圣臣贤,民丰国富。只因天子即位以来,未有太子,以此圣心时常不乐。昨日太史官王宏奏道:夜观乾象,太子前星甚是光彩。如今时逢春季,百花盛开,正是成胎结子之候。合该着尚宝司打造金弹丸一枚,于三月十五...

忆秦娥·春酲薄

忆秦娥·春酲薄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原文: 奏酲薄。梦中球马豪如昨。豪如昨。月明横笛,晓寒吹角。 古来成败难描摸。而今却悔当时错。当时错。铁衣犹在,不堪重著。 参考赏析 赏析 这首小令,毛晋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中题为《感旧》,它是对词人年轻时代一段生活的感怀。公元1218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刘克庄出参江淮制置使李珏幕府。他到淮东后,见维扬(今扬州)兵不满数千,因而提出“抽减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