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僖伯谏观鱼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读罢此文,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鲁隐公作为一国之君,到棠地看看渔民怎样捕鱼,有什么了不得,也值得这位臧大夫大惊小怪,还要苦口婆心、掰开揉碎地讲那么多大道理?难道国君连这点自由也没有吗?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考察和认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必须把该历史现象放回到产生它的历史环境中去。臧僖伯之所以谏阻隐公到棠地观鱼,是因为隐公这一活动,不符合那个时代一个国君应该遵循并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不符合,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就会导致国家的败亡。况且,隐公远离国都,到棠地观鱼,并非为了体察民情,更不是与民同乐,而仅仅是他本人的一种游乐活动。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敢对臧僖伯的谏言说一个“不”字,最后不得不以“吾将略地焉”为借口,坚持到那里寻乐去。

  这篇谏辞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礼”字展开劝谏,从观点到为阐明观点所举述的诸多理由及作为论据的事物和行为,都没有稍稍离开这个“礼”字。也就是说,没有稍稍离开制约当时国君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另一个也很明显的特点是,劝谏的缘起虽然是“公将如棠观鱼”,劝谏的直接目的也是阻止隐公“如棠观鱼”,但谏辞中对此事却不着一语。这不单单是婉言法,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法反映出进谏者进谏的着眼点,并不在于隐公“如棠观鱼”这一具体行为,而是当时的整个礼制。如果隐公听了臧僖伯这番谏辞明白了“礼”对他的制约性,“如棠观鱼”这种“非礼”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7937.html

杂剧·随何赚风魔蒯通

杂剧·随何赚风魔蒯通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第一折 (冲末扮萧丞相领祗候上)(萧相诗云)秦府图书世不收,汉家刀笔我为优。请看约法三章在,第一功臣是酂侯。小官萧何是也,本贯丰沛人氏,辅佐汉天子有功,官拜丞相之职。小官在朝,只有一件事放心不下。俺汉家有三个大功臣,第一是韩信,第二是英布,第三是彭越。现今韩信封为齐王,英布封为九江王,彭越封为大梁王。争奈韩信军权太重,雄兵数十万,战将百余员。常言...

把酒对月歌

把酒对月歌
朝代:明代 作者:唐寅 原文: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 一作:桃花) 相关赏析 鉴赏 此诗语言通俗易懂,主要表达诗人对李白的敬仰之情,也表...

和端午

和端午
朝代:宋代 作者:张耒 原文: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注释⑴竞渡:赛龙舟。⑵讵(jù):岂,表示反问。⑶殒(yǔn ):死亡。⑷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1.....

周较书宗道主吾塾自吾弟以及吾儿去就十余年因竹请题寓情有咏

周较书宗道主吾塾自吾弟以及吾儿去就十余年因竹请题寓情有咏
朝代:明代 作者:沈周 原文: 一别清风又十霜,重来三径未全荒。 此君已觉垂垂老,稚子今看稍稍长。 书简漫消新岁月,渔竿不厌旧沧浪。 试呼浊酒歌淇澳,昨夜疏帘雨正凉。 相关翻译 注释 周较书宗道:任校书的周宗道。较书,校书,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塾:shú ,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家塾、私塾。去就:担任或不担任职务。十霜:十年。三径:东汉‧赵岐《三辅决录》载,西汉蒋诩,哀帝时为衮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