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作者:佚名

  《夸父逐日》的主题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图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

  夸父是一个巨人型的神祗,而这一类巨人型神祗在中国古文化里是不多见的。这似乎可说明先民已认识到追赶、超越时间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于是才赋予与日相逐的夸父以巨大的力量。至于夸父逐日的具体原因,在《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可以窥视到夸父逐日的本质原因。在中国古文化里,后土乃幽冥之都,亡灵之在所。这样,便产生了“夸父的所在地都是古代中国人观念中的幽冥地狱,夸父是幽冥巨人”的合理推论。

  夸父较一般人更容易感受到时间对生命的压迫,而其对死亡的恐惧感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也自然要比常人强烈得多。

  而“超越死亡的唯一建释便甚与太阳相随同行,脱离有限的死海,加入无限的宇审环。”

  因此,这种来自时间的压迫,来自死亡的恐惧感以及对命永恒的渴求,就是夸父“不量力”而逐日的根本原因所在。其实,所谓的“夸父不量力”,一方面说明了客观上人类自然生命最终难以冲破时间即生命有限的束缚,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中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夸父身上的体现。所以,夸父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在后人眼中,他依然是英雄,千百年后依然受到人们的推崇与爱戴。

  夸父逐日的失败,表面上是由于饮不足而道渴而死,但其真正原因并非如此。须知时间固然有使生命饱尝死亡熬煎的痛苦的一面,却又是生命不可缺少和不可离弃的因素。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海德格尔把人规定为“此在”,认为“此在的意义是时间性”。时间是人类的生存状态性,时间一旦被否弃,人类自身生命的存在也就被否弃。

  夸父的失败,表明了人类不可能直接与时间抗衡。由于死亡的恐惧和永恒的诱惑过于强大,人们希望从别的渠道与时间和死亡作间接的抗争。于是,出现了“不死树”。

  “夸父逐日”中的杖化邓林。关于“邓林”,毕沅云注曰:“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近。”《山海经·中山经》亦有记载云:“夸父之山,北有桃林。”《山海经·海外北经》说博(夸)父国,“邓林在其东,二树木。”

  在中国文化里,“桃”具有特殊意义。陶渊明《桃花源记》使得“桃园”成为没有生命忧虑的人间乐园的象征,而果实——“桃”,象征着生命长度的延伸——长寿。夸父在延长生命的绝对长度上,因无法超越时间而失败了,但他的这一愿望,最后却又化为邓(桃) 林,以帮助人类通过享乐(对桃果的食用)来增加生命的密度,从而相对延长生命的长度。在这个意义上,夸父实现了他的愿望。

  杖化邓林是夸父信念的持续存在, 邓林也是人类生命的长青树。这是夸父——悲剧英雄通过他虚死而实生的行动,传达给人类的永恒意象。通过杖化邓林,并以“尸膏”来将之养育,从而为后人提供增加生命密度的物质,夸父已获得了绵绵不绝的生。

  夸父使人类在生命——时间——生命的关系中,获得了相对和谐与永恒。

  在中国古籍中,有不少关于“不死山”、“不死树”、“不死草”、“不死泉”的神话传说记载。这本身就已表明了远古之时先民对生命的有限、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和信仰。

  对于夸父逐日,陶渊明有云:“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陶渊明不认为夸父逐日是“不量力”,而视之为与时间抗争的宏志,并且认为夸父逐日虽告失败,但由于“杖化邓林”即为后人提供物质资料而可以相对延长生命长度, 达到了与有限生命的抗争目的,因而是“功竟在身后”。

  先民对太阳与时间的崇拜与恐惧,构成了先民的心理因素,从而影响到先民们对生命与生死的看法。综观人类逐日等太阳系列神话,可知有限的人类生命强烈地向往生命永恒。

  远古先民,通过幻想、想象与逐日等神话来表现他们对生命——时间——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类生命,强烈地向往永恒的时光。有限的个体生命,“饱尝”时光流逝带来的痛苦。人类为追求永恒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绝奋斗。

1、 廖明君.生命·时间·生命——射日、逐日等太阳神话哲学内蕴初探[J].东方丛刊,1993-4,(1).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170.html

满江红

满江红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自得。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忧柳氏不能忘情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患,如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命其侍儿歌其所作满江红。嗟叹之不足,乃次其韵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

声声慢·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

声声慢·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
朝代:宋代 作者:吴文英 原文: 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 云深山坞,烟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一笑灯前,钗行两两春容。清芳夜争真态,引生香、撩乱东风。探花手,与安排金屋,懊恼司空。 憔悴欹翘委佩,恨玉奴销瘦,飞趁轻鸿。试问知心,尊前谁最情浓。连呼紫云 相关赏析 鉴赏 《声声慢》,此调有平仄两体,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漱玉词》所用仄韵格最为世所传诵。双调,...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参考翻译 注释 僝僽(chn zhu):烦恼、愁苦。香笺:散发有香气的信笺。归鸿二句:此二句意谓远行的丈夫曾约定霜期之前即归来,既是如此,也应该寄封书信来慰相思啊!红蕤:红蕤枕。传说中的仙枕,此处代猎绣花枕。唐张谓《宣室志》...

范蠡

范蠡
朝代:唐代 作者:陆龟蒙 原文: 平吴专越祸胎深,岂是功成有去心。 勾践不知嫌鸟喙,归来犹自铸良金。 作者介绍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