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880.html

杂剧·降桑椹蔡顺奉母

杂剧·降桑椹蔡顺奉母
朝代:元代 作者:张寿卿 原文: 第一折 (冲末扮殿头官领张千上,云)淡淡濛濛映晓星,海潮捧现日东升。九重阊阖开宫殿,文武班齐贺圣明。小官殿头官是也。方今大汉,圣人在位,节俭宽洪,施恩布德,过尧舜之治化,迈汤武之宽仁。礼乐修明,彝伦叙正,感应的天下咸宁,八方肃靖。东夷西戎仰化,南蛮北狄归降。贡麟凤献瑞呈样,产禾苗丰年稔岁。自大汉以来,立社稷之坚固,保家邦之永昌。俺汉国乃建都之地,...

【双调】沉醉东风_秋夜旅思二

【双调】沉醉东风_秋夜旅思二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秋夜旅思 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百年人半纸虚名,得似璩源阁上僧,午睡足梅窗日影。 气球 元气初包混饨,皮囊自喜囫囵。闲田地著此身,绝世虑萦方寸。圆满也不必烦人,一脚腾空上紫云,强似向红尘乱滚。 琼珠台 琪树暖青山鹧鸪,石床平红锦氍毹。云间萼绿华,梅下蓬莱屦。倚高寒满身香露,相伴仙人倒玉壶,月明夜瑶琴一曲。 作者介...

赠道者

赠道者
朝代:唐代 作者:刘沧 原文: 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 来取图书安枕里,便驱鸡犬向山行。 花开深洞仙门小,路过悬桥羽节轻。 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 相关翻译 注释 ⑴赠道者:一作“赠送”。⑵麻衣如雪:语出《诗经·曹风·蜉蝣》,此处借用来描绘女子一身如雪的白衣。⑶越溪:春秋末年越过美女西施浣纱的地方。末两句是诗人的想象。... 相关赏析 鉴赏 此诗从题目“赠道者”可以看出,诗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