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胡兴安夜别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以对举开头,一句写“居人”——送行者,即胡兴安;一句写“客子”——行者,即诗人自己。轼,车前横木,代指车;行转轼,将要回车。维舟,系上船。“居人”将“客子”送到江边,客子登舟,船虽然还系在岸边,但马上就要起航了;“居人”的车夫自然也要作回车的准备,“别”已在眼前了!这两句十个字,简捷而生动地白描出一幅将别未别、两情依依的水边送别图,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情节,极其难以言传的深情。陈祚明说:“何仲言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采菽堂古诗选》)。确非虚语。别时如此,别后会怎样呢?三四两句即沿着这一思路,回答这一问题。不过妙在第三句先作一兜转,从时间上说是回到别前的酒宴,从情绪上说则仍是席中的欢声笑语。但这只是一种陪衬,意在反跌出下一句。因为“一筵”之后,就将分为“两地”,所以“笑”只是短暂的,“愁”才是难尽的,是彼此的真情。诗至此,已是一首颇有余味的小诗了。“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元知数日别,要使两情伤”(韦应物《答王卿送别》)。其情境、格调,和这首诗的前四句很相似。但是,何逊没有就此搁笔,第一,诗题中的“夜”字还没有点出;第二,前面说了“两地愁”,对方的愁情如何,虽不便代言,但自己的愁,自己对朋友的思念,还有让朋友了解的必要。这样,诗人又写了四句。“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前句细腻,后句空旷,放在一起便是一幅颇有层次的水边夜色图。这二句点出了“夜别”,还照应了“维舟”二字,不过更深一层的意思还在于景中寓情,景中有人,若与前四句结合起来,便不难构成冷月寒江一孤舟,人自伤心水自流的境界。那寂寞的情怀,失落的迷惘惆怅,自在不言之中,真是“情词宛转,浅语俱深”,无怪它早已被人列为何诗的佳句了。最后二句是悬想自己回家后的感情:“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离恨犹在,故园独守,那是倍感孤寂的。如此思愁难遣,则友情之可贵,友人在心中的位置,是不须明说的了。

  此诗的一二句是两面分写,三四句将两面合写,五至八句尽吐己之羁愁离恨,前两层皆为此蓄势,其重点在第三层,抒发对送者的日后思念之情。这种人已分、思不断、愁更深的深情绵邈的诗句,那友人读之,其情如何?这更是诗的余情、余韵了。“何之难摹,难其韵也”(陆时雍《诗镜总论》)!正道出了何诗的又一个特色。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72-1073页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969.html

西江月(秋兴)

西江月(秋兴)
朝代:宋代 作者:米芾 原文: 溪面荷香粲粲,林端远岫青青。楚天秋色太多情。云卷烟收风定。 夜静冰娥欲上,梦回醉眼初醒。玉瓶未耻有新声。一曲请君来听。 作者介绍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朝代:宋代 作者:蒋捷 原文: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人影映上窗纱,原来是:有人来摘花。折花,让他随便折吧!不要管——她摘了花去谁家!告诉她:屋檐边那一枝,是最好的花,折的时候,折高一点;戴的时候,要在鬓边斜插。注释1、人影窗纱:倒装句,谓纱窗映现出一个人影。影,这里活...

戊午元日二首

戊午元日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原文: 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难玄。 再加孔子从心岁,三倍周郎破贼年。 耄齿阻陪鸠杖列,瞽言曾献兽樽前。 磻溪淇澳吾何敢,且学香山也自贤。 败絮萧然拥病身,久疎朝谒作闲人。 公卿各趁黄麾仗,宾客谁看乌角巾。 菱照无情难讳老,杏梢作意已撩春。 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 相关翻译 注释 河清易俟鬓难玄:等黄河变清虽是不易之事,但是白色鬓发重新变黑却更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