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 木兰辞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木兰生世
关于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
1.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
2.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关于木兰的姓名,主要有:
1. 木兰,女子名,姓氏里居不详。
2.一般认为姓花,名木兰。
3.此外,还有姓魏、朱之说,也有说“木兰”即是姓,无名。

背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查《木兰诗》,《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据《乐府诗集》的编者宋代的郭茂倩说,此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智匠(梁武帝时任乐官)的《古今乐录》。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所以,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9129.html

江楼旧感

江楼旧感
朝代:唐代 作者:赵嘏 原文: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独自一人来到这江边的高楼,我思绪纷然好像有满腹的忧愁。我看见月光就像是水一般流淌,流淌的水又像是天空茫茫悠悠。我还记得我们曾经一同来望月,而如今同来的你们又在哪勾留?要知道这江楼水光相接的风景,和去年所见一样幽美一样轻柔。注释⑴江楼:江边的小楼。感旧:感念...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缭绕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骋目四望,只见柳梢返青和...

老将行

老将行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

江雪

江雪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