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5]

  《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

  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以“难解”著称,有研究者将其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比如关于此诗的叙述视角就有不同解读,多数人从女子的视角来理解,也有人从男子的视角入手,认为“忆梅下西洲”中的“梅”指代男主角所寄情的心上人。常言道,诗无达诂,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多种新的视角,从而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9136.html

饮酒

饮酒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是他留下美酒给我驱逐忧愁和烦闷。一会儿感觉便大不一样,顿觉得...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朝代:宋代 作者:周晋 原文: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相关赏析 赏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卷帘尽放春愁去”。春愁乃无形之...

碧云寺

碧云寺
朝代:清代 作者:钱谦益 原文: 丹青台殿起层层,玉砌雕闹取次登。 禁近恩波蒙葬地,内家香火傍掸灯。 丰碑巨刻书元宰,碧海红尘问老僧。 礼罢空王三叹息,自穿萝径拄孤藤。 作者介绍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

蝶恋花·十二楼前生碧草

蝶恋花·十二楼前生碧草
朝代:清代 作者:邵瑞彭 原文: 十二楼前生碧草。珠箔当门,团扇迎风小。赵瑟秦筝弹未了,洞房一夜乌啼晓。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锦字无凭南雁杳,美人家在长干道。 相关赏析 简析 十二楼前的春草有绿了起来,门帘处,拿着小小的团扇,有意无意的扇着,清风迎面,而我在等你的归来。一曲未终,筝音还在,春宵苦短。乌惊起晨光,你的背影在晨光中越来越模糊,你可否还记得当年只为博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