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孙光宪生长在五代的后唐和北宋初期。他很勤学,博通经史。这首《风流子》,在他的八十多首词中,是别具一格的。它描写了田园、村舍的风光,生活气息很浓。词中描绘的是一幅安详的水乡农家图,连鸡犬都在安详地来回觅食,犹如从容不迫的散步,但作者更看出这安详中不息的生机,在叶上,在花上,在门外流水,门里人家。那轧轧织布声却是他蓦然听到的,就从他驻足留恋的流水家传出。于是他知道,在这安详中忙碌,有急而“促”的劳作。

  作品所展现的,是一幅水乡农村的风俗画。作者在艺术处理上的一个最大特色,是准确地抓住了一系列富有特征的水乡农村的环境、景物以及生活内容,用简练朴素的语言加以描绘。在一条小溪的拐弯处,一带的槿(音“仅”,一种落叶灌木)篱掩映着几间茅屋。春天已经到来了,溪边浅水中,菰叶长,水葓(音“洪”,一种水草)开,春波荡漾。这是一个安恬宁静的处所,作者又在这幅画面上配上了动态与音响:屋外鸡犬往来觅食,屋内纺车声响轧轧传出。词中虽然未曾出现人物,但我们已能感受到这农家忙碌的气氛了。全词取材选景的角度和处理都很得当。加之笔墨经济,色调简淡,动静协调,更具有浓郁的农家风味。

  在孙光宪之前,文人词中写到农村的,只有刘禹锡的一首《竹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而在孙光宪之后,苏轼曾写有农村词《浣溪沙》五首,辛弃疾则更有数十首之多。农村词的创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孙光宪的这首农村词,与他前后绝大部分的农村词一样,都未曾能反映出那个时代农村的矛盾痛苦。但是,他毕竟以这首词填补了五代词中农村词的空白,与他的描写隋炀帝荒淫误国的《河传》、边塞征战的《酒泉子》等词一起,在题材内容上一定程度地突破了花间词的樊篱。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9188.html

清平乐·夏日游湖

清平乐·夏日游湖
朝代:宋代 作者:朱淑真 原文: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相关翻译 注释 ⑴恼:亦撩惹意,见前苏轼《蝶恋花》注⑵(110页)。这里指荷花,含烟带露,光景绝佳,可留人稍住,却说“恼”“撩”,犹言春光无奈,总是情怀不惬。⑵看下文“随群”句,这里当是和女伴携手。下文“分携”即承此。⑶这几句仿佛唐人小说《鸳鸯传》所谓...

物情

物情
朝代:唐代 作者:李咸用 原文: 谁分万类二仪间,禀性高卑各自然。野鹤不栖葱蒨树,流莺长喜艳阳天。李斯溷鼠心应动,庄叟泥龟意已坚。成是败非如赋命,更教何处认愚贤。 ...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相关赏析 赏析 陆游有《诉衷情》词二首,其中一首的首句是“当年万里觅封候”,另外一首即此词。公元1190年(宋光宗绍熙元年),陆游六十六岁,闲居山阴(浙江绍兴),曾作诗《予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谓之‘嘲咏风月’。既还山,遂以‘风月’名...

题所居村舍

题所居村舍
朝代:唐代 作者:杜荀鹤 原文: 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 衣食旋营犹可过,赋输长急不堪闻。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更邀勋。 相关翻译 译文 军兵离去,家室一空。财物掠夺走,男子抓了丁。税赋的数额又哪里容许减去一分?缺衣少食尚可勉强解决,赋税常交又急迫,听到传令让人心惊。到了夏天,桑树疯长充塞村寨,却无人养蚕,无丝可织。到了春耕时节,田野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