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词。凭吊的是六代繁华的消逝,寄寓的则是现实感慨。开头三句点出凭吊之地金陵和当地物色:“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大处落墨,展现出日暮时分在浩荡东去的大江,鲜艳明丽的落霞映衬下,金陵古城的全景;“岸草平”显出江面的空阔,也暗示时节正值江南草长的暮春;“落霞明”衬出天宇的辽阔,也渲染出暮春的绚丽。整个境界,空阔而略带寂寥,绚丽而略具苍茫。很容易引动人们今昔兴衰之感。所以第三句由眼前滔滔东去的江水兴感,直接导入怀古;“水无情”三字,是全篇的枢纽,也是全篇的主句,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它不但直启“繁华暗逐逝波”,而且对上文的“岸草平”、“落霞明”和下文的“姑苏台上月”等景物描写中所暗寓的历史沧桑之感起着点醒的作用。这里的“水”已在词人的意念中成为滚滚而去的历史长河的一种象征。“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三字一顿,句句用韵,显得感慨深沉,声情顿挫。接下来“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两句是“水无情”的具体发挥。词人慨叹繁华的消逝,似乎多少领悟到某中不以人的主观一直转移的力量在暗暗起作用这样一个事实。“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作者特意把姑苏西子联系起来,表达更深一层的意蕴。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9311.html

壬戌清明作

壬戌清明作
朝代:清代 作者:屈大均 原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相关赏析 创作背景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凋零的严冬过去,煦暖的春天来临。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是祭奠和怀念亲人、朋友、同志的一个日子。这天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并禁绝烟火,所以...

卖花声·题岳阳楼

卖花声·题岳阳楼
朝代:宋代 作者:张舜民 原文: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相关赏析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词中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

永遇乐

永遇乐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