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①这首词据《历代余》注:“单调,五十一字,止李煜一首,不分前后段,存以备体。”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中也说它:“既不分段,亦不类本调,而他调亦无有似此填者。”而依《词律拾遗》则作“补调”,其注曰:“此词不分前后迭,疑有脱误。叶本(叶申芗《天籁轩词谱》)于‘处’字分段。”依此说。
②冉(rǎn)冉:慢慢地、渐渐地,这里形容时光渐渐地流逝。秋光:秋天的时光。
③红叶:枫、槭等树的叶子到秋天都变成了红色,统称红叶。这里指飘落的枯叶。
④重阳:节日名。古人以九为阳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或“重阳”。魏晋以后,习俗为这一天登高游宴。
⑤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榭(xiè):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多为游观之所。台榭,台和榭,也泛指楼台等建筑物。登临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
⑥茱(zhū)萸(yú):植物名,香味浓烈,可入药。中国古代有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去邪辟恶的风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香坠:装有香料的坠子。坠,一种从上下挂的装饰品。
⑦紫菊气飘庭户:全句意思是,紫菊的香气飘散在庭户中。
⑧笼:笼罩。
⑨雝(yōng)雝:雝,同鈤,鸟的和鸣声。咽寒声:咽,呜咽。寒声,战栗、悲凉的声音。
⑩似:《词律拾遗》、《历代诗余》中作“侣”。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9370.html

醉桃源·元日

醉桃源·元日
朝代:宋代 作者:吴文英 原文: 五更枥马静无声。邻鸡犹怕惊。日华平晓弄春明。暮寒愁翳生。 新岁梦,去年情。残宵半酒醒。春风无定落梅轻。断鸿长短亭。 相关赏析 鉴赏 “元日”,即元旦。“五更”两句,写一年复始,一切都趋于清静无为的状态之中。言在元旦的凌晨,卧槽之马在寂静地休息着,邻家的打更鸡,也象是在怕要惊醒人们的好觉似的,不再打鸣。“日华”两句,概述一天变化。言拂晓时太阳出来了,跟着似...

题画

题画
朝代:明代 作者:沈周 原文: 碧水丹山映杖藜, 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 飞入乱云深处啼。 相关翻译 译文 碧绿的水,殷红的山,映衬着老夫的拐杖,夕阳落下,在小桥的西边。老夫低吟着,不经意地惊起了溪鸟,它们飞入乱云的深处啼呜着。... 相关赏析 赏析 这首题画诗描写溪边晚景。28个字既写出了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着拐杖的老翁,又写出了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

云居山咏二首

云居山咏二首
朝代:明代 作者:常慧 原文: 半肩风雨半肩柴,竹杖芒鞋破碧崖。 刚出岭头三五步,浑身都被乱云埋。 经行仿佛近诸天,月上山衔半缺圆。 听得上方相对话,星辰莫阂五峰巅。 相关翻译 注释 ①芒鞋:草鞋。破:此处意为踏遍,多少次踏过。亦可理解为踏破山崖上碧绿的苔藓。②经行:散步。月上句:谓月亮升起来,却被山峰遮挡了一半,看看月是缺的,其实它是圆的。③听得句:谓人在山头讲话,犹如在天上对语。极...

过融上人兰若

过融上人兰若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恋翠微。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