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作者:佚名

  筼筜谷,在陕西洋县西北,谷中多竹。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筑亭。文同,字与可,梓潼(今属四川)人,苏轼的表兄兼好友,北宋著名画家,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曾画《筼筜谷偃竹》赠苏轼。元丰二年(1079)正月,文与可病逝。七月,苏轼在湖州曝晒书画,看到文与可的这幅遗作,写了这篇题记。

  文同,字与可,与苏轼中表兄弟。苏轼通过这篇文章,表示对他的追怀、悼念。《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筼筜,是竹子的—种,生长在水边,竹竿粗大,竹节间的距离也长。筼筜谷是盛产筼筜竹的一处山谷,在今陕西洋县县城西北五里。洋县在宋代为洋州治所。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到熙宁十年(1077),文同在洋州作知州,常去筼筜谷观察竹子,因而画竹益精。《筼筜谷偃竹》就是这个时候画的。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9869.html

鹊桥仙·说盟说誓

鹊桥仙·说盟说誓
朝代:宋代 作者:蜀妓 原文: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相关赏析 赏析 陆游的一位门客,从蜀地带回一妓,陆游将她安置在外室居住,这位门客每隔数日去看望她一次。客偶然因患病而暂时离去,引起了蜀妓的疑心,客作词解释,妓和韵填了这首词以作答。见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一。 蜀妓...

逢病军人

逢病军人
朝代:唐代 作者:卢纶 原文: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军人在行军的途中,经常患病,住宿下来又没有粮吃,只得忍饥挨饿。在这万里归乡途中,奔波不息,至今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生病之际,头发蓬乱,宿在古城哀吟,身上的创伤被被寒风一吹,如刀割一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注释① 蓬鬓:散乱的头发。鬓:头发。② 长城:秦始皇修...

安定城楼

安定城楼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

玉楼春·春恨

玉楼春·春恨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原文: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侣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