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主旨

主旨

作者:佚名

  作为记人散文主要记述了苏轼和文与可以论竹为题,酬为乐的一段交往,体现了两人间的真挚情感。以论竹为诗题,写苏轼和文与可之间赠诗为乐的往事,表现了文与可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以曝画而引起睹物思人,忆旧伤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悼念之情。

  文章语言朴素自然,叙述往事,娓娓如道家常;抒发感情又都出自肺腑,无矫揉造作之态,而真实动人。在记叙人物语言的时候,仅仅三言两语,就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十分生动。整篇文章生活气息浓厚,感情色彩强烈,成功地抒发了悼念之情。

  全文以画竹理论为开篇,文与可有画竹“成竹在胸““心手相应“的理论,阐明了一条极深刻的艺术创作经验。“胸有成竹“说,即胸中必须先有鲜活的形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造型。“得心应手“说,即必须把艺术表现方法变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方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形象。“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所欲画者并非指实物,而是映现于胸中的鲜活形象。这里所说的“视“是凝神结想的意思;这里所说的“见“是指在脑海中映现的意思。“心识其所以然“,是指胸中明白怎样才能这样的道理;“不能然“,是指实践上还做不到这样。这两者不统一,就是心和手不能相应。

  作者好像文同画墨竹“振笔直遂“,那样信手挥写,没有丝毫的做作与刻意推敲,而浓烈沉挚的感情由肺腑中奔泻,真实自然,亲切动人。同时,所记述的与文同的“戏笑之言“,却又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一是以当初的诙谐笑乐反衬今日追怀、悼念的沉痛与悲哀;一是由此以见出逝者在绘画艺术上的杰出的成就与创造。因此,文章写来看似漫不经意,而实际上形散神凝,所有议论、诗文赠答的“戏笑之言“,始终环绕着追怀、悼念、诗人而兼书画家的朋友、亲戚这一中心。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9868.html

渔父词

渔父词
朝代:宋代 作者:法常 原文: 此事楞严常露布。梅华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蝶梦南华方栩栩。斑斑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鸿飞去。 ...

春游

春游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

岁暮到家

岁暮到家
朝代:清代 作者:蒋士铨 原文: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相关翻译 译文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相关赏析 赏...

【双调】新水令_思忆落红风

【双调】新水令_思忆落红风
朝代:元代 作者:周文质 原文: 思忆 落红风里不闻声,叹东君渐成薄幸。却艳冶,又飘零,叶底残英,刚留住惜花性。 【乔牌儿】对景愁倍增,追思旧行径。苏卿偏识临川令,俏心肠忒志诚。 【风人松】笑将风月好前程,轻付与俊书生。奈春情庭院关不定,被东风吹满宸京。隐隐仙姬去也,悠悠环佩无声。 【拨不断】柳青青,竹亭亭,观绝楼头潇潇景,想尽花间怯怯情,添沉心上厌厌病,都只为剖钗分镜。 【一锭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