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有怀北游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张炎经历国亡家破的惨变后,誓做大宋遗民,不为元朝作事。他一生都在追求那种隐居山中隐士生活。一生中为躲避元朝廷的征召到处流浪。仅有一次,约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九月,张炎为元朝廷逼召,与好友曾心传(遇)、沈尧道(钦)一起由杭州到大都,为元宫延缮写金字藏经,次年春天完成即返杭,此次入京约有半年的光景。这就是词题中所说的“北游”。此次北游,给词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致在他离开京都后很长时间,还是念念不忘。

  这首《阮郎归》就是他在离京二十年之后写的追怀他那次京都生活的小词。

  词的上片写大都的盛况。“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写大都街上,车马豪华,多不胜数,前后相连,络绎不绝。“钿车”指妇女乘坐的金饰的轻便小车,“骄马”指士子所乘骏马。起首一句就表明士女欢游,场面豪华热烈。次句用“香尘”、“管弦”进一步描绘游乐活动之盛,同时又渲染了气氛,使之更表现出盛况空前。“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水秋千”原指南方在秋千架上翻筋斗跳水的一种游戏,在这实指与此相仿的北方的荡秋千。突然间,见秋千荡起,才醒悟到原来是清明寒食节。《天金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筑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玄宗)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之。流传民间,使寒食节以秋千为戏。以此作者可知是寒食节。短短几句,钿车、骄马、香尘、管弦和飞动的水秋千,组成了一幅“清明寒食天”的宏观景象图。

  词的下片写词人追怀京都生活中与一位女郎的一段缠绵往事。“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眼。”“莺房”指女子的卧房,“莺房几醉眠”,可见词人与“莺房”的女主人关系非同一般。“花贴贴,柳悬悬”正表现了两人缠绵的生活。“醉中不信有啼鹃”,“啼鹃”是悲苦的象征,杜鹃啼血既是悲苦,又是离别的象征。作者不相信与那位女郎会有离别悲苦之事,不相信会离开她。但事与愿违,终又劳燕分飞,天隔一方,只能将深深的思念留在京都,直至二十年后还时常想起,“江南二十年”即是写此。词中女郎是谁呢?有人考证可能是张炎的老相识,杭州歌妓沈梅娇,可参阅其他有关资料。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20204.html

南浦别

南浦别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相关翻译 译文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相关赏析 鉴赏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楚辞·九歌...

【中吕】普天乐_赠白玉梅滴

【中吕】普天乐_赠白玉梅滴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赠白玉梅 滴仙名,乐天姓。缁尘不染,玉骨长清。西楼羌管声,东阁新诗兴。艳紫妖红尘俗病,论风流让与琼琼。孤山旧盟,黄昏月明,夜雪初晴。 别怀二首 故人疏,忧心悄。愁云淡淡,远水迢迢。一以白雁寒,几点青山小。满目凄凉谁知道?赋情向写遍芭蕉。明月洞箫,夕阳细草,沙诸残潮。梦初回,愁难禁。青楼痛饮,彩扇新吟。金莲小步移,玉藕香腮枕。惜雨怜云别图甚?五百年...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

【黄钟】啄木儿

【黄钟】啄木儿
朝代:元代 作者:高秀文 原文: 朦胧睡巧梦成,偶一佳人伴瘦形。正温存云雨将兴,被黄鹂弄声惊醒。觉来恍惚心不定,无端阻我阳台兴,凤友鸾交化作尘。 【前腔】襄王梦仍又成,俨似当年杨太真。正欢娱再结同心,被谯楼又打三更。思思想想愁无尽,纱窗月转移花影,把我二字姻缘不得成。 【玉抱肚】静中思省,这娇人何方姓名?素不曾识面调情,平白地将人勾引。魂飞魄散,使我战兢兢,觅尽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