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相关翻译
注释
注释⑴苏:即江苏苏州市。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这句是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⑵这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明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说明自己的“愁”是对国计民生的忧念。⑶翠袖:指...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
原文: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州县官吏)的感情。...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公元1746~1747年(乾隆十一至十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首句点明身份与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即衙门中的静室,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