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湿遍·悼亡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想到你,泪水就将我的青衫衣襟打湿!你对我的真情和关慰,点点滴滴我又怎能忘记呢?半个月前你还带病而强打着精神做事,当时你剪灯花的声音现在还仿佛留在银灯边。回想起来,你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子里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冷冷的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了凄凉。我愿意为你的灵魂指路,让你的魂魄再一……

参考赏析

赏析

纳兰性德前妻卢氏卒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纳兰与卢氏夫妻伉俪情笃,故卢氏的早亡使纳兰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他悲痛欲绝,柔肠寸断,遂于此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犹多。“(叶舒崇《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写了大量的悼亡之作。其中有的明确标出悼亡,有的虽未明标悼亡的字样,但却明显地是为亡妻而……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青衫湿遍·悼亡 | https://gushi.facekun.com/20556.html

念奴娇(至金陵)

念奴娇(至金陵)
朝代:宋代 作者:陈亮 原文: 江南春色,算来是、多少胜游清赏。妖冶廉纤,只做得,飞鸟向人偎傍。地_天开,精神朗慧,到底还京样。人家小语,一声声近清唱。 因念旧日山城,个人如画,已作中州想。邓禹笑人无限也,冷落不堪惆怅。秋水双明,高山一弄,著我些悲壮。南徐好住,片帆有分来往。 作者介绍 陈亮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

留春令

留春令
朝代:宋代 作者:彭止 原文: 夜来小雨三更作。近水处、小桃开却。玉女向晓掀朱箔。似与花枝有约。绿池上、柳腰纤弱。燕子过、谁家院落。春衫试着香罗薄。无奈东风太恶。 ...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朝代:宋代 作者:赵令畤 原文: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 尽日沈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想要减掉罗衣,可是寒气还没有退去。珠帘也无心卷起,一个人在深闺中闲居。红杏枝头的花不知还剩几许,美丽的面庞尚有啼痕,只恨这清明时的细雨。终日无聊闷坐,看着沉香的轻烟一缕。昨夜喝闷酒...

【双调】新水令_搅闲风吹散

【双调】新水令_搅闲风吹散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搅闲风吹散楚台天,天对付满怀愁闷。您那里欢娱嫌夜短,俺寂寞恨长更。恰似线断风筝,绝鱼雁杳音信。 【驻马听】多绪多情,病身躯憔悴损;闲愁闲闷,将柳带结同心。瘦岩岩宽褪了绛绡裙,羞答答恐怕他邻姬问。若道伤春,今年更比年时甚。 【沉醉东风】莲脸上何曾傅粉,鬓鬅松不整乌云。口儿口店,心儿里印,捱一宵胜似三春。怕的是黄昏点上灯,照见俺孤凄瘦影。 【幺】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