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朓

原文:

江路西南永,
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
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
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
复协沧州趣。
嚣尘自兹隔,
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
终隐南山雾。

参考翻译

注释

1、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之,到。宣城,在今安徽宣州市。板桥,板桥浦,在离建康不远的西南方,《文选》李善注引《水经注》:“”水上经三山,又湘浦(一作幽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江又北经新林浦。2、江路:长江的水路。句:写诗人逆水向西南而行。3、永:长,远。毛传:“永,长。”4、归流……

参考赏析

赏析

全诗十二句分二层。第一层开头四句,写自已离开建康乘船逆流西行。第一、二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点明此行溯流而上,与江水相背而行,水长路远。谢朓的船第一站定是新林浦,由此出发。在赴宣城的途中有不少佳篇,又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侍停靠写的。新林浦、三山的在建康西南,离京邑不远,宣城也在建康西……

鉴赏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题如此准确具体地标明了行程和去向,诗人却没有以他那清丽的秀句描绘新林浦的佳景和板桥渡的幽致。诗中展现的是浩渺无涯、东流而去的江水,伫立船首、回望天际的归客,隐隐归舟,离离江树,只如淡墨般的几点,溶化在水天相连的远处。这是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的春天,谢朓出任宣城太……

创作背景

齐明帝建武二年(495)的春天,谢朓外任宣城太守,从建康乘船,逆长江西行,这首排律就是在乘船作的。诗的题目明确告诉人们,是到宣城去,从新林浦出发,向板桥方向走。……

作者介绍

谢朓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 https://gushi.facekun.com/3661.html

草
朝代:唐代 作者:徐夤 原文: 废苑荒阶伴绿苔,恩疏长信恨难开。姑苏麋鹿食思食,楚泽王孙来不来。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燕昭没后多卿士,千载流芳郭隗台。 ...

隋宫燕

隋宫燕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原文: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相关赏析 鉴赏 隋炀帝杨广在位十三年,三下江都(今江苏扬州)游玩,耗费大量民力、财力,最后亡国丧身。因此“隋宫”(隋炀帝在江都的行宫)就成了隋炀帝专制腐败、迷于声色的象征。李益对隋宫前的春燕呢喃,颇有感触,便以代燕说话的巧妙构思,抒发吊古伤今之情。“燕语如伤旧国春”,目睹过隋宫盛事的燕子...

杂诗三首·其二

杂诗三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关赏析 鉴赏 这首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杂诗三首》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第一首:“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第三首:“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写思妇给丈夫回信... 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空蒙 一作: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半明半暗,隐隐约约,雨中的西湖也显得非常奇妙。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空蒙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译文二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