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歌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不会饿肚皮。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注释壤:据论是古代儿童玩具,以木做成,前宽后窄,长一尺多,形如鞋。玩时,先将一壤置于地,然后在三四十步远处,以另一壤击之,中者为胜。作:劳动。息:休息。帝力句:一说……

相关赏析

赏析

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击壤歌》。这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

创作背景

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传说在尧帝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老百姓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的游戏,一边唱出了这首歌。……

鉴赏

这首歌谣的前四句概括描述了当时农村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前两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者用极其简朴的语言描述了远古农民的生存状况——劳动生活。每天看着太阳作息,或劳作或休息。生活简单,无忧无虑。后两句“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描述的是远古农民的生存状况的另一方面——吃和喝。自己凿井,自己种地,……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击壤歌 | https://gushi.facekun.com/447.html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池塘边香草芬芳,一片绿油油的庭院,有些阴凉。在这晴朗的傍晚,丝丝寒意侵透薄薄的窗纱。...

除夜作

除夜作
朝代:唐代 作者:高適 原文: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

都门秋思(四首选二)

都门秋思(四首选二)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原文: 其一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其二 侧身人海叹栖迟,浪说文章擅色丝。 倦客马卿谁买赋,诸生何武漫称诗。 一梳霜冷慈亲发,半甑尘凝病妇炊。 寄语绕枝乌鹊道:天寒休傍最高枝。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黄昏时的庭院,纤月当空,两人情话绵绵,醉意也渐渐消减。现在,情人已长久未来相会,不知那人心,是真情?还是假意?旧恨新欢,旧情新怨,交织在一起,说不清,理还乱。有谁能见到我忧伤思念,长夜难眠,脸上红泪涟涟,浸湿了珊瑚枕函。注释①纤:细小。②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