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求贤诏

朝代:两汉

作者:班固

原文: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听说王者中没有能超过周文王的,诸侯的盟主中没有能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是依靠贤能的人才成就了事业的声名显赫。如今(现在)谈起天下贤人的智慧和才能,难道只有古人才特有吗?问题出在国王不(与贤人)交往的原因啊,(这样一来)贤能之士能从哪儿来呢?现在我凭借上天的保佑,贤士大夫...

相关赏析

创作背景

汉高祖刘邦出身于泗上亭长,在秦朝末年起义,用三杰,定三秦,消灭项羽,最后登上帝位,建立汉朝。他懂得任用人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得天下以后,要巩固封建统治,使天下长治久安,就要有贤才作为辅佐。本文是他在全国范围内征求贤才的一道诏令,他以周文、齐桓自许,用古代贤士期待今人,表现他的存心王霸和求贤若渴的心情……

赏析

《高帝求贤记》一文虽然短小,却清楚地说明了诏令求贤的原因、目的和方法。刘邦起自布衣,对士人多有轻侮。但由于他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认识到的天下多有赖于士人,为此他统一天下后,要治理天下,就急于寻访贤能之人,心情十分急迫。尽管此诏书是在刘邦在位晚年发布的,但这封诏书毕竟奠定了稀罕的基本国策,功不可没。西汉……

作者介绍

班固 班固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高帝求贤诏 | https://gushi.facekun.com/534.html

八六子·倚危亭

八六子·倚危亭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独自靠在危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刚刚被清理,不知不觉又已长出来。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水边与那...

宿石邑山中

宿石邑山中
朝代:唐代 作者:韩翃 原文: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相关赏析 鉴赏 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石邑一带为太行山余脉,山势逶迤,群峰错列,峻峭插天。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

采桑子·当时错

采桑子·当时错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现在才知道当初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后来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勉强自己说很快乐,像这样别离,梨花落完了 ,月亮已经在天的西方。注释凄迷:凄凉迷乱。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

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朝代:宋代 作者:张舜民 原文: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参考翻译 译文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相关赏析 鉴赏 《村居》是张舜民代表作之一。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