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中秋寄远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快上西楼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应该有很多白发。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叹明月十有八九...

相关赏析

鉴赏

此词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这个女子令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愈发浓烈了。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怨尤与不忍相舍的复杂感情。词的上片就中秋月这一面来写,主要展现词人的飞扬意兴。起韵即激情...

创作背景

《满江红·中秋寄远》作于末孝宗乾道中期(1169年前后),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词中女子的身份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与辛弃疾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即情人,一说是辛弃疾的妻子。...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满江红·中秋寄远 | https://gushi.facekun.com/6570.html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千万顶行军毡帐之中,将士们酣歌豪饮,酩酊大醉,满天繁星摇曳,那星空仿佛摇摇欲坠。狼河阻隔,回家的梦,被那河水滔滔之声搅的粉碎。闭上眼睛,让梦境延续吧,我知道,梦醒之时,更加百无聊赖。注释①如梦令: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制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

喜晴

喜晴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原文: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相关赏析 赏析 范成大喜欢在窗前种梅树,夏可尝青梅,冬可赏梅花。这首诗大概[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注...

初夏绝句

初夏绝句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相关赏析 赏析 初夏是令我激动的。我扛着那巨型三脚架,在阳台上固定好了寻星镜,便开始了我的星际旅行。在这城垣之中,再没有比夏夜星空中更明亮的星了。我在天空中搜寻着维纳斯,调焦,忙地不亦乐乎。说不上是繁星满天,也是星光点点,有时候月明星稀,倒令我想起“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来。初夏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