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除夜

朝代:宋代

作者:韩疁

原文: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难以入睡,频频倾听银签之声,又重新点起红烛,让屋室一片光明,突然想到年华飞逝,如东去流水,令我不觉心惊。告别旧岁,迎接新春,无需多久,新的一年又会来临。而今我年老体衰,怎能象往日那样通宵畅饮?想要等候新年不睡,又怕寒气难挡。我轻轻放下酒樽,致谢那梅花,陪伴着我私语低吟。邻家...

相关赏析

赏析

本词抒写除夕守岁时的感慨。除夕之夜,守岁不眠,是一年中诸多庆贺活动中的一件重要内容,但一旦上了年纪,难免悲欢交集,万感俱生。本篇所写,正是这种心境。上片施展首连用一“频”一“重”,写足坐久更深情状,引出“年华衮衮”十分有力。当此饯旧迎新深究际,宵饮则不惯,不眠则畏寒,幸有梅花作伴...

作者介绍

韩疁 韩疁,生卒年不详,字子耕,号萧闲,有萧闲词一卷,不传。共存词6首。赵万里有辑本。...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高阳台·除夜 | https://gushi.facekun.com/7427.html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记得那年那个夜晚,我与谢娘在临水的池塘边的花丛下初次相遇。画帘低垂,携手暗自约定相会的日期。不忍别离,又不得不分手。不知不觉残月将尽,清晨的莺语已经响起。分手,从此就失掉了音讯。如今都成了异乡人,想见面...

【双调】新水令_搅闲风吹散

【双调】新水令_搅闲风吹散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搅闲风吹散楚台天,天对付满怀愁闷。您那里欢娱嫌夜短,俺寂寞恨长更。恰似线断风筝,绝鱼雁杳音信。 【驻马听】多绪多情,病身躯憔悴损;闲愁闲闷,将柳带结同心。瘦岩岩宽褪了绛绡裙,羞答答恐怕他邻姬问。若道伤春,今年更比年时甚。 【沉醉东风】莲脸上何曾傅粉,鬓鬅松不整乌云。口儿口店,心儿里印,捱一宵胜似三春。怕的是黄昏点上灯,照见俺孤凄瘦影。 【幺】早是...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释①洛城:今河南洛阳。②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④春风:指春天的风,比...

鹧鸪天·绿酒红灯漏

鹧鸪天·绿酒红灯漏
朝代:清代 作者:谭献 原文: 绿酒红灯漏点迟,黄昏风起下帘时。 文鸳莲叶成漂泊,幺风桐花有别离。 云澹澹,雨霏霏,画屏闲煞素罗衣。 腰支眉黛无人管,百种怜侬去后知。 作者介绍 谭献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