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唐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觉得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 就问她是向谁学习的?她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学生”。玄宗开元三年,我还年幼,记得在郾城看过公孙大娘跳《剑器》和《浑脱》舞,流畅飘逸而且节奏明朗,超群出众,当代第一,从皇宫内的宜春、梨园弟子 到宫外供奉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当年她服饰华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经不是年轻女子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渊源,看来她们师徒的舞技一脉相承,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姑且写了《剑器行》这首。 听说过去吴州人张旭,他擅长书写草书字帖,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大娘跳一种《西河剑器》舞,从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豪放激扬,放荡不羁,由此可知公孙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从前有个漂亮女人,名叫公孙大娘,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方。
观看人群多如山,心惊魄动脸变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荡。
剑光璀灿夺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 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
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
临颍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无比神采飞扬。
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来由,我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
当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约有八千人,剑器舞姿数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
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翻一下手掌,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无常。
那些梨园子弟,一个个地烟消云散,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瞿塘峡白帝城一带,秋草萧瑟荒凉。
玳弦琴瑟急促的乐曲,又一曲终了,明月初出乐极生悲,我心中惶惶。
我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 荒山里迈步艰难,越走就越觉凄伤。

注释
①公孙大娘:唐玄宗时的舞蹈家。
②弟子:指李十二娘。
③剑器:指唐代流行的武舞,舞者为戎装女子。
④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
⑤开元三载:公元七一七年。
⑥剑器浑脱:《浑脱》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武舞,把《剑器》和《浑脱》综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舞蹈。

1、 佚名.教育中国.http://edu.china.com.cn/2011-04/18/content_22381442.htm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9184.html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张舍人之江东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相关翻译 译文 张舍人这次去江东,就和你本家著名的张翰去江东的季节一样,正值秋风吹起的时候。秋高天清气爽,一雁远远飞去,海阔天高,载你的孤帆迟迟不舍离去。眼看白日就要下山了,你这一去,怕是沧海渺茫,再见难期。 万兴的是你要去的吴洲也有明媚的月亮,我们虽...

杂剧·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杂剧·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朝代:元代 作者:武汉臣 原文: 楔子 (冲末扮孛老同卡儿、旦儿、正末郭成上)(孛老诗云)急急光阴似水流,等闲白了少年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老汉是郭二,蒲州河中府人氏。嫡亲的四口儿家属。婆婆王氏,孩儿郭成,媳妇儿李幼奴。我孩儿幼习经史,学成满腹文章。我可为甚么不着他应举去?只因我家祖代不曾做官,恐没的这福分,不如只守着农庄世业,倒也无荣无辱。不意孩儿偶然得...

春词二首

春词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常建 原文: 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日高红妆卧,倚对春光迟。 宁知傍淇水,騕褭黄金羁。 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 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非但畏蚕饥,盈盈娇路傍。 相关翻译 注释 题注:《乐府》录第二首,题为《陌上桑》。“倚对春光迟”中的“对”,《英灵》、《品汇》均作“树”;光,《英灵》作“风”。菀菀:wǎnwǎn,茂盛。蒙蒙:原意为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此指杂花繁茂。红妆:美...

钓翁

钓翁
朝代:唐代 作者:秦韬玉 原文: 一竿青竹老江隈,荷叶衣裳可自裁。潭定静悬丝影直,风高斜飐浪纹开。朝携轻棹穿云去,暮背寒塘戴月回。世上无穷嶮巇事,算应难入钓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