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呢。 注释(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江边独步--独自散步。  (2)塔:墓地。  (3)一簇:一丛,无--没有。(4)主:主人。  ...

译文二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相关赏析

鉴赏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 ,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 ,实为遣愁散闷 ,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诗人共作7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

赏析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年),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首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 https://gushi.facekun.com/1206.html

【越调】天净沙_孤山雪夜淡

【越调】天净沙_孤山雪夜淡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孤山雪夜 淡妆人在罗浮,黄昏月上西湖,翠袖翩翩起舞。倚阑索句,雪中树老山孤。 湖上送别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重游感旧 迷香小洞维舟,题红老叶沉沟,濯锦寒花对酒。六桥依旧,游人两鬓经秋。 晚步 吟诗人老天涯,闭门春在谁家?破帽深衣瘦马。晚来堪画,小桥风雪梅花。 忆西湖 灯寒夜雪孤篷,山空晓雾疏钟,花暖春风瘦...

晚泊岳阳

晚泊岳阳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日暮钟声,“城里”应是灯火辉煌,美丽无比,而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可是江面云水茫茫,前路又在何方呢?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

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

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
朝代:宋代 作者:赵佶 原文: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悼亡词。1121年(宣和三年)夏四月丙寅,贵妃刘氏薨。徽宗对刘妃的去世极为悲痛,啜泣不已,五月甲辰,特旨追册贵妃刘氏为皇后,谥曰明节。... 鉴赏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又到了看灯的时节,触目伤怀,...

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

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
朝代:宋代 作者:刘因 原文: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 相关赏析 简析 诗歌前两句写景情景相生,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画面感强。诗中马蹄踏水,水波激荡,明霞散乱,天光水色,闪烁迷离,天上地下的空间距离遥远的两种景物被聚拢于马蹄之下,有了化静为动的意趣。醉袖乘马迎风飘举,林花因风而落,落而沾袖,动静结合,写出了花树葱茏,人醉美景的意蕴。溪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