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呢。 注释(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江边独步--独自散步。  (2)塔:墓地。  (3)一簇:一丛,无--没有。(4)主:主人。  ...

译文二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相关赏析

鉴赏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 ,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 ,实为遣愁散闷 ,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诗人共作7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

赏析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年),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首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 https://gushi.facekun.com/1206.html

【越调】小桃红 花篮区髻

【越调】小桃红 花篮区髻
朝代:元代 作者:徐再思 原文: 东风攒簇一筐春,吹在秋蝉鬓,玉露凝香宝钗润。绿无尘,同心双挽蜂蝶阵。 群芳顶上,连环枝下,分断楚山云。 作者介绍 徐再思 徐再思引(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

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朝代:宋代 作者:张炎 原文: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是谁在楼上吹奏起哀怨的玉笛呢?山前,宽阔的水面被昏暗的云雾遮盖住了。燕子又开始忙碌着做窠。可是,我所思念的人却远隔千里。眼前孤零零的,只有一枝梨花在雨中与我作伴。修禊的日子快到了,如今正是卖糖的...

少年游·并刀如水

少年游·并刀如水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原文: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情人双双共进果橙。破橙的刀具光洁,像清水那样澄澈;盛橙子的盘子明净,果蔬新鲜。美人端庄高雅,用她的纤纤细手亲自为心上人般破新橙。女子对男子的一片温情,男子怎能不知呢?室内,华美的帐幔轻轻低垂,袅袅...

折桂令·中秋

折桂令·中秋
朝代:元代 作者:张养浩 原文: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相关翻译 注释 ①飞镜:比喻中秋之月。②玉露泠泠:月光清凉、凄清的样子。冷冷,清凉之貌也。③银汉:天河。④恹恹:无精打采的样子。... 相关赏析 简析 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