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译文及注释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来去匆...

咏梧桐鉴赏

咏梧桐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的。诗中以“扫落秋星”的梧桐所生非地,无凤凰来栖比喻有才之士所生非时,无所成就。比喻形象贴切。从诗中可以明显看出诗人对于自己或友人不平遭遇的愤慨。

咏梧桐译文及注释

咏梧桐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高大的梧桐树在暮色下能够扫动天上的寒星,拂落晓霜。(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梧桐的高大雄伟。)为何不种在扬州,从而引来凤凰栖息? 注释①西州,指扬州。②幺凤皇,又名桐花凤,凤凰的一种。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创作背景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纳兰性德成婚3年后,妻子卢氏因难产而亡,年仅21岁。生离的无奈已令词人哀愁,不期而至的死别就更令其肠断了,从此以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无论是亡妻的生辰、忌日,还是词人身在家园塞上,始终没有停止他的哀吟婉唱。此词亦为悼亡。 1、 施议对 .纳兰性德集 :凤凰出版社 ,2011 :244页 ...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赏析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山花子》这首词从“记前生”句可以看出,是写怀念亡妻的。这是残荷引发的怀人之作。   上片前两句是荷塘败落的实写,以“飘残”而感知了季节之悲,同时也是人生之秋的写照。而泥莲被藕丝萦绕,既是实景,又是不绝的情思。后两句“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追忆当初,因景诱情,前生珍重,后世亦珍情。情重更见心苦。   下片承上抒情,前两...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译文及注释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风中的柳絮残飞到水面化作浮萍,河泥中的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会丝丝萦绕不断。别离时拈一花瓣赠与对方,记念以前的事情。人们常说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现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回到以前伤心离别的地方,泪水禁不住悄悄流下来。 注释①泥莲句:泥莲,指荷塘中的莲花。倩,请、恳请。此处谓莲花被藕丝缠绕。②别拈...

沁园春·恨注释

沁园春·恨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①夭桃:茂盛的桃树。斫:砍。煞:同“杀”,减损。②椎:捶。③郑板桥自称“荥阳郑”,以表对封建礼法的蔑视。“荥阳郑”指郑元和的故事。荥阳为郑氏郡望,相传郑元和即荥阳人,流落长安,唱莲花落乞食于市,妓女李亚仙拯救他于困顿之中,后来郑元和做了大官,李亚仙亦封国夫人。唐白行简《李娃传》即叙其事。郑板桥对这个风流韵事,然而近于子虚...

咏芭蕉鉴赏

咏芭蕉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咏物。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认为“一叶才舒一叶生”,将芭蕉写得缱绻多情。诗人又用外来的风雨比喻外界对于芭蕉的摧残,益发增加了芭蕉哀怨的情致。

咏芭蕉译文

咏芭蕉译文
译文 作者:佚名   芭蕉叶是那样多情,一片叶子才舒展开一片叶子又生长了。(芭蕉叶初生多卷曲,到一定程度才舒展开,人认为就像相思之情那样绵绵不断。)芭蕉自己相思之情舒卷不尽,倒也罢了,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

采桑子·九日创作背景

采桑子·九日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时纳兰性德二十八岁。八月,与郎谈出使梭龙。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约作。纳兰写此词时,正使至塞外,自然佳节思亲,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遂填此以寄乡情。 1、 张秉戍  .纳兰词笺注 :北京出版社 ,2005-5-1 :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