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九日注释

原州九日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①这首选自《宣统固原州志》。原州,北魏至唐代州名。治今固原市原州区城关。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始置,因治高平城,盖取“高平”之意名原州。辖今固原地区大部、同心县南部及甘肃平凉、镇原北部。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节。②咽: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塞笳:塞外的胡笳。③霜华:有月光的意思,也可解读为霜的光气。④入望:...

九日登清水营城注释

九日登清水营城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①这首选自《嘉靖宁夏新志​》(《万历朔方新志》亦收录此诗)。清水营,明代堡寨,故址在今灵武市磁窑堡镇清水营村境内。原旧城周回一里许,弘治十三年(1500年)都御史王珣拓之为二里。城堡北侧临靠明长城,东北依清水河而建得名,是明长城内侧沿线的军事防御设施之一,在长城沿线众多的屯兵城堡中,清水营城是一座较大的屯兵城堡。②朔方...

客中除夕简析

客中除夕简析
简析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描写客中过除夕之夜的。在战争离乱的岁月,飘流在外的人,其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中就表现了这种颇为沉痛的心情。诗的大意说:战乱的岁月,弄得人们都弄不清今天的这个除夕,究竟是哪一年的除夕了。身在异乡,谈话中总是常常说到自己的家乡。看到人家的儿女新年又增大一岁,更感到自己飘泊他乡岁月的漫长。战争已经打了多年,还是没...

客中除夕注释

客中除夕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①夕:夜,这里指除夕夜。②为客:客居他乡。③戎马:这里指战争。④关山:关隘山川。渺茫:迷茫不清的样子。⑤椒叶酒:用椒叶泡制的酒。指新年祝福之酒。⑥未敌:未能抵挡。这里是未能阻止泪流的意思。

千秋岁·淡烟平楚鉴赏

千秋岁·淡烟平楚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此词写离别之苦。   上阕连用花、莺、芭蕉、杨柳、雨、相思树六种物事作渲染、衬托,以柳“丝”谐情“思”,并引进凄婉的爱情传说,表达双方情谊之深,抒发不忍离别的感情。“芭蕉心一寸,杨柳思千缕”与“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两联警绝,把饯别时的景色场面与情感交融在一起。一、千、百、三等数量词反复出现,既表现出情绪的激烈,而又变化错...

千秋岁·淡烟平楚译文及注释

千秋岁·淡烟平楚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平野上淡淡的烟雾,又送贵族公子而去。花儿仍在哭泣,黄莺寂然无语。芭蕉心缩卷不展,依依杨柳愁思千缕。今夜的雨,一定会化为那相思树,双目所过间,都成前尘故事。不知何时能再相会?饮下百倍桑落酒,高唱三叠阳关句,情还未了,渡口边的月已迷蒙了江水。 注释①平楚:即平林。②王孙:贵族公子。③相思树:千宝《搜神记·韩凭妻》载...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赏析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译文及注释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一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

卜算子·咏梅创作背景二

卜算子·咏梅创作背景二
创作背景二 作者:佚名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