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春归何处译文及注释

清平乐·春归何处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1、寂寞:清静,寂静。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3...

水调歌头·中秋鉴赏

水调歌头·中秋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米芾,字元章,宋代大书画家。据《挥麈后录》记其为人:“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顺时”。这首词就是借赏中秋之机,表白他为人的高洁。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砧声”、“蟋蟀”为秋天典型的象征景物。砧上捣衣远寄征人,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也是一种触发人秋思的景象。前一句为了突出“砧声”,增强秋的感觉,属倒装句,写词人先是...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赏析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竹坡话》载...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译文二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译文二
译文二 作者:佚名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这锦绣华年可和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译文及注释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句。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

花影赏析一

花影赏析一
赏析一 作者:佚名   这首饶有趣味的小,作者也有争议。起因是这样的:有人查遍了《东坡七集》并未发现此作,而在谢枋得的《叠山集》中却发现了此诗,于是便欲“正名”为谢枋得所作,我觉得这有些过于唐突。 无论是《东坡七集》或者《叠山集》都经过后人辗转抄录编纂,遗漏诗作和窜入他人诗作的情况并不罕见,谢枋得是个十分崇敬苏轼的人,他的外号“叠山”...

花影赏析二

花影赏析二
赏析二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咏物,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首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变化中表现出光的变化,写光的变化中表现出影的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为红日逐渐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

花影译文及注释

花影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注释1.重重迭迭: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 2.瑶台:华贵的亭台。 3.几度:几次。4.童:男仆。这两句说,亭台上的花影太厚了,几次叫仆人扫都扫不掉。 5.收拾去:指日落时花...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译文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译文
译文 作者:佚名 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一夜寒霜,使湖边的树林像染过一样。请您不要说酒杯太深,这一次分别,又不知在何方才能相逢。时光飞逝,美好年华难以留住,镜里的年轻容颜,很快就老去了。只有一句话要记住:“只有闲人才能当神仙。”

念奴娇·过洞庭点评

念奴娇·过洞庭点评
点评 作者:佚名   此词别本题作“过洞庭”,此词为月夜泛舟洞庭,写景抒情之作。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下片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肝胆皆冰雪”可谓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品性,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品格。结尾几句以西江北斗、宾客万象的奇思妙想和伟大气魄,表现他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