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风使春季的莺雏长成,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正午茂密的经树酒下圆形的阴凉笼罩的地面。地势低洼靠近山,衣服潮湿总费炉火烘干。人家寂静乌鸦无忧自乐翩翩,小桥外边,新涨的绿水湍流激溅。久久凭靠栏杆,遍地黄芦苦竹,竟仿佛我自己像遭贬的白居易泛舟九江边。年复一年。犹如春来秋去的社燕,飘飞流浪在大漠荒原,来寄居在长长的屋檐。... 赏析 阅读全文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九华,山名,叶贤良居处,与作者为同乡。安徽青阳亦有九华山,似非此词所指。叶贤良,名字、事迹均不详。贤良,制科名,全称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叶氏当中此科,故如是称之。此处为以 此词作答,系自抒怀抱,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起首三句,描写自己年少时精通韬略,且武艺高强。《阴符》,兵书名,相传为太公所著。战国时苏秦说秦... 赏析 阅读全文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词,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 作品的开头描绘出初春好景象:“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词人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派新春景象,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为全词定下了基调。 开头的几句耐人寻味:第一,首句是借用五代薛昭蕴《小重山》词之一的成句,劈头传出... 赏析 阅读全文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此词是词人李清照得知丈夫将要回家时所作。李清照十八岁时嫁赵明诚,二十岁时赵出外任官,二十二岁时赵明诚授鸿胪少卿,回京师,中间整二年。一说,崇宁二年(1103),朝廷下诏禁止元祐党人子弟居京,李清照因此别夫回原籍。至崇宁五年春,朝廷解除党人之禁,李清照得以回京。 1... 赏析 阅读全文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春天已到长门宫,春草青青,梅花才绽开,一点点,未开匀。取出笼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儿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消晨的好梦,咂一口,惊破了一杯碧绿的春景。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黄昏。两年第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温馨。 注释长门:长门宫,汉代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失宠,... 赏析 阅读全文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朱敦儒曾作渔父词六首,这首是其中之一。 绍兴二年,朝廷“访求山林不仕贤者”(《二老堂话》),作者被召,回到临安,先后任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官及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官职。后又被劾,罪名是“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宋史·朱敦儒传》)李光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而遭排斥,朱敦儒也因此止仕。陆游说他“居嘉禾,与朋侪诣之,闻笛声... 赏析 阅读全文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摇首出红尘,醒和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衣服青帽子,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的水天混合成了一种颜色,看孤鸿明灭。 注释蓑:衣服。笠:帽子。 赏析 阅读全文
齐天乐·清溪数点芙蓉雨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该词写于公元1268年(宋度宗咸淳四年),词前序文说明了该词的写作背景,即两次西湖吟社的吟咏游赏活动。两次活动写所文各有侧重,第一次偏重于记事,第二次则侧重于描写景物。两次各具特色,不相重复。 作者在其诗集《草窗韵语》中记述了第一次游三汇时的情景:“咸淳丁卯七月既望,会同志避暑于东溪之清赋,泛舟三汇之交。舟无定游,会... 赏析 阅读全文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朱敦儒的词,从题材和内容看,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他早期的清狂生活和闲适心情的,另一类是写他忧国伤时,抚今思昔的。这首《水龙吟》就是属于他后一类作品的代表之一。 词一开始就以雄健之笔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水面境界:放船千里,凌波破浪,烟波浩淼。“略为吴山留顾”,从侧面点明他此次离开汴洛一带南来,不是为了“山水寻吴越,风... 赏析 阅读全文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兵燹。不久,汴京沦陷。朱敦儒携家南逃,先到淮海地区,后渡江至金陵。又从金陵沿江而上,到达江西。再由江西南下广东,避乱南雄(今广东南雄县)。这首词具体写作年月虽不可考,但从词的内容看,似是他离开淮海,沿江东下金陵时所作。 ... 赏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