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鉴赏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译文及注释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注释⑴岁暮:年终。南山:唐人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⑵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

上汝州郡楼鉴赏

上汝州郡楼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的首句中,“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间,对边塞景物特别是军营中的鼓角声当然是非常熟悉的。这时,他登上汝州(州城在今河南临汝县)城楼,眼前展现的是暗淡的黄昏景色,耳边响起的是悲凉的鼓角声音,物与我会,情随景生,曾经对他如此熟悉...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赏析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这首中的“元九”就是在中唐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809年(元和四年),元稹奉使去东川。白居易在长安,与他的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即诗题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又到杓直家饮酒,席上忆念元稹,就写了这首诗。   诗的首句,据当时参加游宴的白行简在他写的《三梦记》中记作“春来无计破春愁”,照说应...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译文及注释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花开时我们一同醉酒以销春之愁绪,醉酒后盼着了花枝当做喝酒之筹码。突然间,想到老友远去他乡不可见,屈指算来,你今天行程该到梁州了。 注释破:破除,解除。酒筹:饮酒时用以记数或行令的筹子。天际: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计程:计算路程。梁州:地名,在今陕西汉中一带。 1、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译文及注释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秋色萧条,大雁远来,长天无云,日光悠悠。久客在外,心绪难平,动荡如东海波涛,难以平息。突然想起老范,他正隐居在城北的田园养身修性,烦他去。想去就去,不要犹豫,趁着兴头,走。走到城壕边就迷了路,在这荒山野地,连老马都不认识老路了。管他什么珍贵的翠云裘衣,让这些苍耳乱粘衣服。一进门老范就满地找牙,笑哈哈,挽住我的...

从军北征鉴赏

从军北征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里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经人剪裁、加工,并注入自己的感情,使它更浓缩、更集中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李益对边塞景物和军旅生涯有亲身的体验。他的边塞诗与有些人的作品不同,并非出于想象或模拟,而是直接来自生活,因而诗中往往隐藏着他自身的影子,对读者有特殊的感染力量。这首诗的题目是《从军北征》,说明诗人也参加了这...

从军北征译文及注释

从军北征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薄海刮来寒冷的风。行军途中,战士都吹起《行路难》的笛曲。沙漠里征军三十万,一到夜晚,所有的战士都一起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 注释⑴遍:念piān。⑵回首:一作回向。⑶月中:一作月明。

苏台览古创作背景

苏台览古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唐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李白游姑苏台时做此,通过对姑苏台今昔变化的描写,表达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