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

朝代:唐代

作者:苏味道

原文: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一作: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

相关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

赏析二

正月十五日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上元节。该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诗的首联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京城驰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史载: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在皇城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

创作背景

元夜,即上元之夜,也称元夕、元宵。大概因为是春节庆典的尾声,比起除夕的守夜、元日的祝贺以及人日的镂金作胜,正月十五上元之夜是最为热闹的节日了。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元宵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

作者介绍

苏味道 苏味道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 ,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正月十五夜 | https://gushi.facekun.com/1658.html

清溪行 / 宣州清溪

清溪行 / 宣州清溪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溪的水色给我清心的感受,清溪水色其它水泽的地方不同。就算新安江的水色清澈见底,那又总么能与清溪相比呢?  人好像在明镜中,鸟好像在屏风里的。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我听来,就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注释⑴清溪:河流名...

水龙吟·春恨

水龙吟·春恨
朝代:宋代 作者:陈亮 原文: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对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盛开的花丛深处,耸立着高楼,东风从半卷的画帘吹入,令人觉得分外柔软。春...

鹊桥仙·馨香饼饵

鹊桥仙·馨香饼饵
朝代:宋代 作者:吴潜 原文: 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乞巧千门万户。到头人事控抟难,与拙底、无多来去。 痴儿妄想,夜看银汉,要待云车飞度。谁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欢娱意绪。 相关赏析 鉴赏 宦海沉浮,恰如海的潮涨潮落,永无停息。尤其是在调迁频繁却无法担当大任、壮志难酬时,其落寞的心情更为沉重。此词抒写的就是宦海浮沉的落寞心情。起笔三句叙事:扁舟昨天刚停泊,今天就来到高亭上,极目远望千...

韩庄闸舟中七夕

韩庄闸舟中七夕
朝代:清代 作者:姚燮 原文: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相关赏析 导读 这首诗,把韩庄闸所见之美与七夕美好的民间传说结合起来,既描写了微山湖之美,又切合融入了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使诗味更浓。... 赏析 韩庄闸,在山东微山县微山湖口。七夕,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牵牛星与织女星相会的日子,为民间的美好传说。作者乘着一艘用木兰树做船桨的画船,在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