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中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注释①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山顶正平,称望湖台,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万笏林等名胜,杨基家在赤山,离天平山很近。②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楝(liàn):植物名称,春夏... 赏析 阅读全文
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此词托为惜春,实际上抒写作者与一位恋人诀别的情事,其本事已不可考。 上片从惜春写起。开头三句,写春事阑珊。词首句起势不凡,为全篇定下了感恨的基调。以下三句,以夸张的手法,发出了留春无计的感叹:山崖再高,也难以阻挡春光匆匆离去的脚步;榆钱再多,也无法唤得春神的回眸眷顾。其间借“榆钱”而拈出“难买”,自然熨贴,堪称妙笔... 赏析 阅读全文
赠王桂阳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王桂阳可能就是当时的桂阳郡太守王嵘。吴均又有《赠王桂阳别三首》,其中说王桂阳“高华积海外,名实满山东。自有五都相,非无四世公。”可见王的地位很高,又有“愿持鹪鹩羽,岁暮依梧桐”等语,说明吴均颇有依附于他的打算。从这种关系推断,这首诗很可能是他的自荐之作。 自荐的诗很难写,自誉过高,未免有夸言干乞之嫌,因而吴均这里避开... 赏析 阅读全文
赠王桂阳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①这两句是说松树虽是大材,但当它初生数寸之时,也会被草埋没而不被看重。 ②笼云心:指高远的志向。负霜骨:指坚贞的品质。这两句是说,当一个人高远的志向尚未表露的时候,谁能晓得他有坚贞的品质呢? ③弱干、纤茎:都指松树幼小时的枝干。陵忽:欺陵、忽视,也即是摧残的意思。 ④何当:何日。覆明月:与前面“笼云”意思相似。笼云、... 赏析 阅读全文
登咸阳县楼望雨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该写人登上咸阳县楼看到的秋雨的景象。诗的第一句,以“乱云如兽”渲染了雨前的气氛,仿佛要有一场凶猛的雨;可是诗的第二句一转,刦是刮起了柔和的风,下起了蒙蒙细雨,而且下了一天,这正写出了秋雨绵绵,不同于夏天的疾风暴雨的特点。诗的后两句写雨的景象,以“空濛无所见”衬托雨中只有南飞的大雁,而空中的雁行又反衬出秋雨中天地... 赏析 阅读全文
国殇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 赏析 阅读全文
国殇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在屈原生活的楚怀王和秦襄王时代,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战国七雄中后来居上,扩张势头咄咄逼人,楚国成为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楚怀王却放弃了合纵联齐的正确方针,一再轻信秦国的空头许诺,与秦交好,当秦国的诺言终成画饼时,秦楚交恶便不可避免。自公元前313年(楚怀王十六年)起,楚国曾经和秦国发生多次战争,都是秦... 赏析 阅读全文
国殇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手执吴戈锐呵身披犀甲坚,在车毂交错中与敌人开战。旌旗蔽日呵敌寇蜂拥如云,箭雨纷坠呵将士奋勇向前。敌寇凌犯我军阵呵践踏队列,左骖倒毙呵右骖伤于刀剑。埋定车轮呵拉住战马,拿过玉槌呵擂动鼓点。战气萧杀呵苍天含怒,被残杀的将士呵散弃荒原。既已出征呵就没想过要回返,家山邈远呵去路漫漫。带上长剑呵操起秦弓,即使尸首分离也... 赏析 阅读全文
题弟侄书堂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 赏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