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参考翻译 译文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参考赏析 赏析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 宋代 阅读全文
陌上花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 宋代 阅读全文
西塍废圃 朝代:宋代 作者:周密 原文: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参考翻译 注释 ①蛩,蟋蟀。②蜩,蝉。③玉簪,花名。... 参考赏析 简析 这是一首新颖别致的抒情小诗。肃杀悲凉的秋色,凄清哀怨的蟋蟀和鸣蝉声,不知引发了多少诗人心中的惆怅。岳飞的“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使多少人闻之而潸然泪下。但是,周密却反其意而... 宋代 阅读全文
南乡子·冬夜 朝代:宋代 作者:黄升 原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参考赏析 鉴赏 黄升是一位著名的词选家,其词如“晴空冰柱”,今读此词,颇有此感。上片写夜寒苦吟之景状。词人生在南宋中期,早年放弃科举,遯迹林泉,吟咏自适,填词是他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首词看,即使夜阑人静之时... 宋代 阅读全文
晓行望云山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下了一夜的雨,东方刚破晓,诗人出门,影影绰绰地看到天边有连绵不断的山峦。忽然他发现有一座山峰向上升,于是在对比之下,知道那不动的山,才是真山。注释可观:壮观。方知:才知道。... 参考赏析 简析 从第一句看“时候”,从第二句看“景象”。重视“霁”的理解。①善于摄取自然... 宋代 阅读全文
东栏梨花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注释①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②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③柳絮:柳树的种... 宋代 阅读全文
宿灵鹫禅寺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参考翻译 注释 ①灵鹫禅寺,又名宝积善院。位于广丰县永丰镇东北36里的社后乡灵鹫山下。僧明道、智开创建于唐元和间(806—820)。宋、明清几经废兴,规模达9栋13厅,寺僧百余人。现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斋堂、寮房等。有僧驻锡。1984年被列为江西省14座重点佛教古寺之一。寺旁有光... ... 宋代 阅读全文
伤春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原文: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皇帝已到海上逃生。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幸喜长沙有... 宋代 阅读全文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原文: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眄。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参考赏析 赏析 就是说周邦彦这首《烛影摇红》是奉旨“增损”修改他人词作而成的。对于改写者来说,这是一项颇有难度的工作... 宋代 阅读全文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朝代:宋代 作者:蒋捷 原文: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人影映上窗纱,原来是:有人来摘花。折花,让他随便折吧!不要管——她摘了花去谁家!告诉她:屋檐边那一枝,是最好的花,折的时候,折高一点;戴的时候,要在鬓边斜插。注释1、人影窗纱:倒装句,谓纱窗映现出一个人影。影,这里活... 宋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