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

作者:佚名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②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
情在骏奔(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
当敛裳宵逝(宵:夜晚,这里用作状语,在晚上)
③形容词作名词: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④动词作名词: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⑤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愉快,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动用法,使……安适)
⑥意动用法:
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⑦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悟已往之不谏 (放在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往: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会:会有四方之事(恰、逢)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集)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一定)
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执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行为)
琵琶行(文体之一)
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书)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略)
时:时矫首而遐观(时常)
善万物之得时(大好时光)
寓形宇内复几时(时候,时间)
非:觉今是而昨非(错误的)
富贵非吾愿(不是)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5)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泛指。
(9)幼稚盈室
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10)知来者之可追

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
(11)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
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
(12)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指出征的人
(13)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14)景翳翳以将入

古义:阳光。今义:景色
5、虚词的用法
(1)、以
A、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词。使、让。) B、舟遥遥以轻飏(表修饰。“而”)
C、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D、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表目的。)
E、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顺承。然后) F、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
G、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而”) H、问征夫以前路(拿)
(2)而
A、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B、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C、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D、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3)之
A、悟以往之不谏(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到往)
C、悦亲戚之情话(取独) D、善万物之得时(取消句子独立性)

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富贵非吾愿

宾语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耕植不足以自给(省略介词宾语,耕植不足以“之”自给)
(5)足以为酒(省略介词宾语,足以“之”为酒)
(6)景翳翳将入(省略宾语,景翳翳将入山)
(7)云无心以出岫(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介宾后置句
(1)农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介词结构后置
(2)将有事于西畴(即“于西畴有事)介词结构后置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即“于武昌丧”)介宾结构后置
(4)问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问征夫”)介宾结构后置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0132.html

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相关赏析 赏析 这首词写别情,是作者少有的不用典故的作品之一。上片写行客即将乘舟出发,正与伊人依依话别。这时正当初夏,窗前槐树绿叶繁茂,室外榴花竞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这与室内昏暗的气氛恰好形成强烈对比。室内黯淡的气氛来...

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原文: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注释⑴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

【越调】柳营曲

【越调】柳营曲
朝代:元代 作者:乔吉 原文: 有感 薄命妾,重离别,长吁一声肠断也。闷弓儿难拽,愁窖儿新掘,花担儿怕担折。兰舟梦水绕云结,香闺恨烛灭烟绝。凤凰衾人硬咽,鸳鸯枕泪重叠。口耶,寒似夜来些。 作者介绍 乔吉 乔吉(1280?~1345) 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说他“美姿容,善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又作吊词云:“...

鹧鸪天·博山寺作

鹧鸪天·博山寺作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参考赏析 鉴赏 按理说四十多岁正是人生建功立业之心最盛,最能奋发作为之时,然而词的开首两句却说;“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大意是说,他已经不再心向国都,不再在意天下国家之事了,只流连于博山寺和它周围的山水,...